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某天,我們發現海洋從幼兒園回來后的情緒不是很愉快,以為他只是和小朋友鬧了點矛盾。小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也沒過多詢問。但是很快我們發現整整一個晚上海洋都癟著嘴,連最愛吃的土豆泥也不理不睬。我意識到一定不是簡單的小矛盾了,于是我試著問海洋幼兒園里是不是有什么事。
海洋猶豫了一下,抬起頭看著我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p>
我和丈夫都愣了一下,然后對視一眼,似乎都在疑惑——難道海洋在幼兒園犯了什么錯?丈夫也蹲下來,用輕松的口吻問海洋,“哦?老師為什么批評你呀?”
我們都知道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著急或是責罵,海洋更加不會對我們說實情。想要鼓勵他主動說出來就必須營造一種輕松的氣氛,令他沒有壓力。再說了,沒有哪個小孩子不會犯錯,犯錯是他這個年紀最常見的事。在錯誤中一次次吸取教訓,遠比我們直接告訴他各種道理更有效。小孩子是需要犯錯的。
“因為我沒把碗里的飯吃完?!焙Q笥行┪乜戳苏煞蛞谎?。
這下我們大概是明白了。幼兒園里的伙食配量大多都是按照標準量定制的,因此老師們通常會要求小孩子將碗里的飯吃完,甚至還會讓小孩子比賽誰吃得快吃得好。這原本是幼兒園很普遍的一個規定,但是由于海洋沒有吃完飯,被老師當眾批評浪費了糧食,令他很不愉快。
“那么海洋為什么不能吃完呢?是菜不好吃嗎?”我沒有立馬對這事做出判斷,而是繼續詢問海洋,因為我想知道海洋是否有自己的解釋。如果有人去違背一項公告天下的規定,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因為我真的吃不下了?!焙Q蟮难劬镆呀洶蹨I。
看著4歲多的兒子淚眼汪汪地看著自己,心痛是肯定的。但是我很清楚這個時候如果我立即安慰他,指責老師或是幼兒園,只會導致海洋以后“名正言順”地藐視和違背規矩。雖然說幼兒園的規定不一定正確,但生活就是這樣,有很多合理但又不合情理的東西存在。
“那么其他小朋友能吃完嗎?”
這一次海洋沒有立即說話,他大概是意識到了什么,遲疑了一陣才回答我,“可以的?!?/p>
“那,海洋你看,其他小朋友與你也是一般大啊。既然他們能吃完,那你明天再試試看,不要因為不喜歡吃就不吃,努力一下,看能不能吃完,好不好?”
海洋想了想還是同意了。
在他睡覺后丈夫和我談起這事。他說幼兒園的規定是有道理的,不能令小孩子養成浪費的習慣,何況既然其他小朋友能吃完,海洋就沒有道理搞特殊。既然他要上幼兒園,就必須遵守幼兒園的規矩。對于這一點我卻有不同的意見,我認為如果海洋真的是吃不下,作為老師或家長都不應該強迫他,畢竟每個人的胃大小不同,這是客觀因素。
第二天海洋回來告訴我們他確實努力了,但還是沒吃完。于是丈夫同意我在海洋不知道的情況下前往幼兒園與老師進行商量。
老師聽我說完來意后表現得很驚訝,她告訴我大多數孩子都能吃完。我很肯定地對她說我們作為家長一定會盡最大努力配合幼兒園,并承認這項規定是有道理的,但是海洋的胃口可能確實不如大多數小孩,并非是他刻意要浪費。我希望老師在海洋沒吃完時不要當眾批評他,如果他比前一天吃的多了就多多鼓勵他。
第四天的時候海洋回家來就很高興地對我們說今天老師表揚了他,因為他比前幾天進步了。又過了幾天,他已經能夠吃完幼兒園的午餐了。
下一篇:培養商場亂跑BB的安全意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03歲寶寶都在想些什么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