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快滿2歲了,從11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會叫爸爸、媽媽,可是到現在一年過去了,好像沒啥進步,就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是,寶寶卻顯得非常聰明,說什么他都懂,而且讓他做什么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會說話,發音也不準,這正常嗎?”近日,一位媽媽打來電話,對寶寶說話晚憂心忡忡。一般情況下,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了,1歲半前的寶寶會說幾個簡單的詞句,為什么有的寶寶說話晚呢?
從生理上講,如果寶寶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寶寶無法正常發音。不過,大多數寶寶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有的寶寶接觸的語言環境過于復雜,同時面對幾種不同的方言,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跟誰學,他很可能會選擇不說。
有些父母包辦代替太多,剝奪了寶寶開口說話的機會。比如,寶寶想喝水,剛想開口提出要求,這時眼明手快的父母就已經把水杯遞了過去。時間久了,寶寶就會形成惰性心理,不愿再開口說話。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由老人幫帶寶寶,而老人本來就話少喜靜,如果父母下班后再不和寶寶進行充分的語言交流,那么寶寶就會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有些父母發現寶寶發音不標準,或者不會說,就經常指責寶寶,甚至嘲笑寶寶發音不標準,不經意間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讓寶寶對開口說話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
另外,寶寶出生后一直聽著方言長大,寶寶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寶寶學普通話也會有發音不準的現象。
那么,我們怎樣幫助說話晚的寶寶學說話呢?
如果寶寶聽力有障礙、舌系帶過短、發音器官未發育完全等,就要到專科醫院請醫生做詳細檢查治療。不過,寶寶說話晚是由諸多原因導致的,父母要理智對待寶寶說話晚的現象。
要盡量給寶寶單一的語言環境,如果做不到,也不要過于擔心,他依然會開口講話并同時學會幾種語言的,當然,代價就是開口會延遲。
當寶寶發出聲音時,父母要及時回應寶寶的話,一旦他發出一個正確的音,要給予表揚,寶寶會很高興的,也會更樂意說。當寶寶說錯話時,或發音不標準時,不要取笑和故意重復他發錯的音,而是給予正確的發音示范。比如,寶寶把“姥姥”發成了“咬咬”,父母就要對寶寶說,寶寶說對了,是“姥姥”,這樣,寶寶聽到的是正確的發音,他會模仿你再次發“姥姥”的音。
當寶寶用手指著要玩具時,要適當延遲滿足,盡量讓寶寶說出來,如果寶寶不會說,父母可以幫寶寶說出來,再把東西給他。
多教寶寶學習一些詞匯,隨時隨地并反復地向他介紹正在做的事或周圍的事物;比如,給寶寶穿衣服時,跟寶寶說:“寶寶伸胳膊”、“腳丫出來了嗎”,讓寶寶配合你穿衣服;在玩游戲時,跟寶寶說:“寶寶接球、寶寶喝水”等等。對大一些的寶寶,可以鼓勵他們唱兒歌、講故事等。
不管怎樣,父母們都要積極鼓勵寶寶開口說話,多給寶寶提供說話的機會。另外,父母跟寶寶說話時語音要清晰、準確、緩慢,最好對著寶寶說話,讓寶寶知道你在跟他說話,并有機會看到你說話的口唇,以便讓寶寶更好地模仿你發音。
寶寶的語言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寶寶說話早一些,有的寶寶說話晚一些。一般來說,男寶寶會比女寶寶開口稍微晚一些。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如果寶寶沒有生理上的問題或疾病方面的問題,只要給寶寶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寶寶多聽、多說、多練,過不了多久,寶寶會給你一個驚喜的。 作者:珠珠
下一篇:如何幫助發音不準的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無聊的五種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