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講武漢話,爸爸講福建話,保姆說粵語,還有外教教英語,本來想讓孩子多掌握幾種語言,沒想到過于復雜的語言環境讓兩歲半女孩除了叫爸媽,不想再多學一句話。近日,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門診,楊勤主任接待了一對苦惱不已的家長。
外婆孫女士說,女兒大學畢業后到深圳工作,與福建小伙結了婚。兩年前外孫女甜甜降生,1歲多開始說話,兩歲時已經說的象模象樣。近段時間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通過檢查,楊勤發現孩子聽力和智力都沒有問題,深入與孫女士女兒溝通后,終于找出了癥結。
原來,甜甜媽媽跟孩子在一起時習慣講武漢話,而爸爸帶孩子時講福建話,家里保姆是深圳人,講粵語,為了讓孩子早點學習英語,又請了個非洲人給孩子當外教。楊主任分析,正是復雜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找不到“北”了。
楊勤指出,兩三歲的孩子正處在語言發育關鍵期,如果家庭語言環境太復雜,會給正在模仿成人語言的孩子造成很大困惑,不知該學誰的話,最終延遲語言發育甚至導致語言發育障礙。門診中,經常會遇到類似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
楊勤建議,家長們最好統一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另外,也不提倡孩子太早學習外語,6歲后為佳。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
下一篇:孩子長大了也變得自私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對24歲的寶寶講反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