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年輕的媽媽Icy越來越焦慮,三歲半的兒子睡覺前總喜歡抱著毛絨玩具龍貓舔個不停,折騰半天才睡覺。孩子奇怪的舉動讓Icy很擔心,“寶寶會不會有怪癖?怎樣才能幫孩子改掉這樣的習慣?”昨天,南京婦幼保健院的專家解釋,此類輕度行為算不上怪癖,孩子們是在找慰藉物。
三歲半寶寶舔毛絨玩具睡覺
Icy有一個三歲半的兒子,聰明可愛,可是小朋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養成了一個習慣,睡覺前和起床前都要抱著毛絨玩具龍貓舔,每次少則20分鐘,多則能舔上半個小時。不能眼瞅著孩子繼續這樣下去,2月11日,Icy下決心做個試驗,試試能不能讓孩子戒掉這個習慣。當晚12點多,兒子很想睡覺了,她先把龍貓藏起來,孩子發現龍貓不在床上,果然很煩躁焦慮,吵著要龍貓。
Icy告訴兒子,“龍貓出去玩了,忘記回家。”兒子帶著哭腔央求,Icy心疼,幾次忍不住想把龍貓還給兒子,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去。又是講故事,又是陪著兒子滿屋子找龍貓,折騰一個多小時,最后兒子趴在Icy的懷里睡著了。
一般不會產生什么不良影響
和Icy家的兒子一樣,苗女士家兩歲半的女兒也有一個習慣,就是睡覺前一定要抱著毛毯聞個夠。而秦先生家三歲的兒子喜歡啃瓶蓋子,家里飲料瓶的瓶蓋子全被小朋友收集起來,晚上睡覺前放在嘴里啃。面對孩子的這些“怪”行為,父母們擔心:“這是不是什么奇怪的‘癖性’?要不要糾正???”專家表示,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任何行為都與孩子的成長階段有關,很多行為大多數孩子都會有。即便真的可以成為“癖性”,也不會對寶寶的成長有什么不良影響,當他們找到新的樂趣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停止以前特別熱衷的某些行為。
昨天,南京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池霞告訴記者,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著孩子,因此小朋友有時會缺乏安全感,一個小瓶蓋或者毛毯、毛絨玩具等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慰藉物,給孩子們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伴隨孩子的成長,會慢慢擺脫慰藉物,但如果孩子對慰藉物依賴性太強或者伴隨著其他奇怪舉動,家長就要多加注意,需要及時咨詢就醫。
四種常見的幼兒“怪”習慣
吸吮手指
很多寶寶不約而同在出生一個月后學會了吸吮手指。不過,吸吮手指會對牙齒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如果3歲之后寶寶還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媽媽必須要想辦法阻止了。
專家的建議
媽媽應該要幫助寶寶發現其他的樂趣,讓寶寶的生活變得豐富而有益,寶寶自然就會停止吸吮手指。
抓小JJ
在性別意識根本還沒有萌發的時候,男寶寶就關注到了自己的小JJ,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人的“無意識引導”導致的模仿行為。這種行為是不衛生的,父母們不能聽之任之。
專家的建議
幾乎所有的男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半之間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媽媽即便很擔心也不要表現出來,正確的做法還是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舔東西
一歲之前的寶寶正處于口欲期,特別喜歡用自己的小嘴巴去探索這個新鮮的世界,這種自主行為對其口腔以及舌筋肌的發育都是很有好處的。
專家的建議
如果到上小學了,他(她)還是喜歡什么東西都往嘴巴里送,這就變成真正的“癖性”,很難糾正過來。
睡覺不離玩具
寶寶睡覺依賴安撫玩具是很普遍的現象,有的會抱一個玩具,有的一定要蓋固定的小毯子。這些都可以說是寶寶睡覺時候的“慰藉物”,以代替與媽媽在睡眠期間的短暫分離,從而緩解寶寶的焦慮情緒。
專家的建議
這種行為不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不良影響。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多抱抱、親親小朋友,減少其對慰藉物的依賴。
下一篇:六招矯正被溺愛“壞”的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4大技巧應對寶寶壞情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