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理解位置和時間
一歲八個月齡的寶寶,對“里”和“外”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室內和室外的界定,父母或看護人常常會對寶寶說,我們去外面玩,我們回家里玩吧,寶寶把屋子以外的地方都當作外面。寶寶對里面和外面的理解僅限于此。寶寶要做的事,如果媽媽說明天再做,寶寶似乎能聽懂今天和明天的含義。其實,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能理解時間概念,也不會推算時間,更不能意識到明天是什么時候。到了明天,寶寶不會記起昨天媽媽說的話,更不能意識到媽媽昨天說“明天再做的事”就是在當下的今天。但寶寶能夠明白,媽媽拒絕了這件事。“聽話”的寶寶可能會聽從媽媽的安排,不再鬧著要做這件事了,“不聽話”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媽媽的拒絕而哭鬧。
對物品的深入認識
寶寶對父母經常使用的物品會有更深的認識,如同“睹物思人”。比如,爸爸總是打著領帶,當寶寶看到另一個打著領帶的人時,會叫爸爸。如果媽媽不理解寶寶的意思,會以為寶寶認錯了爸爸。其實,寶寶之所以把別人叫爸爸,是因為他在別人身上看到了爸爸也打的領帶,想起了爸爸。寶寶或許還想告訴媽媽,爸爸也有這樣的東西。這是寶寶記憶和聯想能力的體現。寶寶開始記憶家中東西所放的位置,這有賴于寶寶對空間概念的理解,有賴于對事物存在的認識。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能從概念上理解這些,對家中東西的記憶,主要靠的是熟悉程度和機械記憶。當寶寶真正理解了事物存在的客觀性,有了對看不到的東西空間想象力時,寶寶就不會因為看不到媽媽的身影而哭鬧不安了。
對所見東西的聯想記憶
寶寶記憶力增強,開始記憶事情的經過,并能通過聯想表達他的記憶。比如爸爸媽媽總是在雙休日帶寶寶到動物園或游樂場去玩,寶寶就記住了,當爸爸媽媽都不去上班的時候,就會帶他去動物園或游樂場。如果哪個周日沒去,寶寶可能會表示疑問。當寶寶還不會運用語言和父母交流時,寶寶不會向媽媽發問:為什么不去動物園呢?但寶寶會有所行動。如果每次去動物園都要帶上某種東西,寶寶就會拉著媽媽,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如果寶寶不知道這個東西放在哪里,也不會發問,寶寶就會以其他方式提醒爸爸媽媽要去動物園了。
寶寶沒有不好的個性
父母切莫為寶寶的個性而煩惱,淘氣的寶寶和不淘氣的寶寶都是好寶寶。千萬不能讓寶寶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的性格天生就有缺陷,這是對寶寶最大的傷害。如果媽媽總是指責一個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精力充沛的淘氣寶寶不是好寶寶,就會使寶寶內心和自己的個性發生沖突,變得不自信,甚至自卑。父母要尊重寶寶的個性,發現寶寶個性中的閃光點。如果父母接受寶寶的淘氣,而不是限制和否定,寶寶就會充滿自信和快樂。愛好和興趣可以后天培養,但個性則難以改變。父母不要試圖改變寶寶的個性,而是找到適合寶寶個性發展的養育方法,接受、理解、欣賞寶寶,以父母獨到的方法、技巧和領悟養育寶寶。
面對任性的寶寶
任性不是性格不好的表現,而是成長過程中性格形成的一種特殊表現,媽媽要學會引導寶寶。寶寶常常用任性和倔強考驗父母的耐性,父母可要經得起寶寶的考驗。做了父母的人都更加有耐心,不就是寶寶磨練出來的嘛!——在超市突然坐在地上大哭,因為他恨不得把超市搬回家;——在小朋友家把小朋友打哭了,攻擊行為多于友好行為;
——把朋友家的東西弄壞了;——把尿尿在地板上,還用腳踩著玩;——要吃媽媽沒帶在身邊、暫時也買不到的食物……這些問題其實都不算問題,因為這么大的寶寶就是這個樣子。一切都很正常,父母不需要感到尷尬和發火。
培養寶寶分享快樂
一歲八個月開始,寶寶逐漸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了。寶寶仍有很強的“我的”意識,不但對自己的東西不放手,還喜歡“侵吞”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沒關系,學會“侵吞”小朋友的東西,就離把自己的東西拿給小朋友分享不遠了。培養寶寶良好的品德,要從培養寶寶分享快樂開始。寶寶“侵吞”小朋友的東西,不是品行惡劣的表現,要讓寶寶學會和小朋友共同分享食物、玩具和快樂。
和寶寶一起玩
寶寶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掌握本領,在游戲中領悟道理,在游戲中體會快樂。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能離開游戲,各種游戲活動陪伴著寶寶一步步長大,父母不要怕耽誤時間,一定要拿出時間陪寶寶玩游戲。購買一大堆玩具,把寶寶扔到玩具堆里,父母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不算是合格的父母。給寶寶自己玩耍時間,但不能總是讓寶寶自己玩,玩具并不能代替父母與寶寶做游戲。父母參與玩某些玩具,會引起寶寶的興趣,寶寶才知道如何玩。父母多和寶寶在一起,是對寶寶智能最好的開發。
相關報道:家庭文化氛圍影響兒童智力
一歲五個月寶寶的智力潛能
哪些措施利于智力開發?
兒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圖)
用筷子有助寶寶智力開發(圖)
下一篇:降伏寶寶倔脾氣的對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誰讓寶寶越來越沒耐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