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三、合理運用游戲評價,提高幼兒合作能力。
游戲評價包括游戲中的指導和游戲結束后的評價。教師合理、及時的指導和公正的評價能引導游戲順利開展,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在幼兒游戲時,教師應細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以尊重幼兒的活動意圖為前提來指導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的游戲積極性,充分激發幼兒的合作欲望,并通過活動后的肯定性評價,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行為。
1、認真觀察,靈活引導。
教師加入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以角色身份指導幼兒游戲,是一種最有效、最自然、最受幼兒歡迎的指導方法。如在建構區,聽到一幼兒對另一幼兒說,“你幫我搭個弓形門吧!”教師仔細一看,該幼兒面前擺著“轉盤”“攀登架”“木馬”……全是幼兒園的大型玩具,這時就可以以幼兒園教師的身份參與,很高興地說:“呀,這么多好玩的玩具,孩子們肯定很喜歡,我想把它們全部買下來,好嗎?……怎么運到我們幼兒園呢?”教師積極投入指導,激發了孩子搭建的興趣。于是一幼兒拿起了積木插起了汽車,有的幼兒搭起了公路,有的搭起了交通崗,有的繼續當玩具制造商……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順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效果也非常好。
2、善于發現,及時指導。
幼兒在活動中常有需要合作的時候,但他們卻往往意識不到。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有目的地進行指導,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保證游戲順利進行。如大班幼兒開展了剪染紙活動,五彩繽紛的染紙作品吸引著幼兒,他們玩的很投入。但老師在指導時發現,幼兒在剪紙后要收拾好紙屑,放下剪刀,還要去拿筆來蘸色,再染紙,所以就會出現一系列小問題:筆滾下桌、拿剪刀時碰翻碟子、染料灑了一桌子;染紙時把未折的正方形紙片全都滲透……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地介入,對一剛剪完紙的幼兒說:“你剪的真棒,我幫你染吧!我倆合伙辦個剪染紙廠,怎樣?你是剪紙師,我是染紙師,好嗎?”教師的介入一下子就解決了幼兒遇到的實際問題,并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剪染紙的興趣,他們紛紛學樣,有的專剪,有的傳染,忙得不易樂乎!
3、公正評價,鞏固行為。
游戲后的評價能鞏固和強化幼兒的合作行為,為下一次游戲打下良好的基礎。如結束時開展“分享活動”,請大家把游戲中開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你和誰一起玩了?玩得高興嗎?”“你和好朋友玩了什么?”“你到哪些地方去玩的?他們怎么招待你的?”“你們那里來了哪些客人?”等等,給幼兒更多的機會把自己在分享活動中的合作行為和合作后產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達出來。對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師及時給予肯定,這樣就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合作行為。對于幼兒在活動中的一些不合作行為,教師應及時地組織幼兒討論來強化合作意識。如在表演區中,教師發現幾個幼兒都爭著當貓和畫眉鳥,誰都不想當狐貍和公雞。在整段晨間活動時間里,他們始終在爭角色,而沒能去表演。于是教師就利用晨間談話時間,與幼兒展開了討論:“玩表演游戲時,怎樣選角色,大家才會玩的高興?”有的幼兒說:“剪子、包袱、錘,誰贏了誰當!”有的說:“每個小朋友都演一演,誰表演的好誰演!”有的說:“輪著演”……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出了不少好主意。通過這次評議活動,孩子們意識到要想玩的好,玩的高興,就必須相互協商、友好合作。果然,在以后的表演游戲中,他們能通過相互協商來解決問題,合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面對21世紀的競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及社會交往能力,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才能使自己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要從幼兒抓起,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抓起,從他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游戲活動抓起,并依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為今后踏上社會做好準備,打下基礎!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探究寶寶睡相差的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變成了小小兩面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