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第三招:認知行為療法
這是通過糾正不合理的思想活動或信念來改變兒童行為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是深入到內部思想的改造上。這種方法的種類很多,心理學家貝克的認知療法強調兒童對自己行為的認識,注重通過直接干預和重建等手段來改變兒童的認知,從而改變兒童的行為。
基本步驟如下:
Step1:了解寶寶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幫助他認識到罵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就像上面的lucky媽媽一樣。
Step2:這個年齡段,寶寶的自我意識尚未分化出主體與客體。所以,當你問他:“罵人,好不好?”他一般會答你:“不好!”這是因為在他的自我意識中,罵人說臟話是別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他說這些臟話,只是在模仿,覺得好玩而已。因此,你不要從道德品質的角度去衡量這件事,而應教導并積極暗示寶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雖然這時他的自我意識不完善,但如果他也認同“罵人是不好的行為”,那么,我們就能進一步說服和教育他,下一次沒準他就會很大方地指出或承認錯誤了。
Step3:對寶寶的各種良好表現,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反饋與強化,如能改掉毛病,或者表現出一點點良好的跡象時就及時表揚他,使他徹底地去掉罵人的壞行為。
第四招:環境隔離法
你不妨仔細想想:寶寶為什么罵人、說臟話?如果追因溯源之后,發現他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那么就該采取環境隔離法,讓他遠離不良環境,如送到幼兒園,不讓他跟一些說臟話的孩子一起玩,為他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或者自己帶在身邊,即使不能完全放在身邊,還需要長輩代其養育時,就要告訴長輩,不要在寶寶面前說臟話。正如上面的寶寶媽媽所說:“脫離了不好的環境,慢慢的他就會忘記。”
第五招:適當懲罰法
如果寶寶長大了一點,比如到五六歲了,仍有這種不良行為,就可以給他適當的懲罰,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為。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如何防止幼兒精神發育不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粉寶寶和他的朋友們:洛洛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