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3月3日是第15次全國“愛耳日”。據了解,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耳鼻喉科副教授王大力提醒家長,嬰幼兒聽力損失直接影響其語言的形成,如果兒童在最初的兩三年內被剝奪了聲音刺激,在今后的生長發育中將不能獲得最佳語言功能的發展潛力,因此必須盡早發現與治療。
兒童聽力保健主要是通過聽力篩查及早發現小兒聽力障礙,并進行聽力語言康復。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在出生48小時以后接受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初篩者,在42天左右接受聽力復查;42天復查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由于語言發育在小兒生長的最初幾個月發展非常快,因此要盡早教聽力障礙兒童學會語言交流的技巧,這種干預措施越早越好。
王大力介紹,寶寶的聽力保健工作在準媽媽妊娠期就應該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新生兒期的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尤其是早產時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導致的缺氧、新生兒黃疸等,極易引起感音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小兒期耳聾的常見病因則是感染,其中以小兒分泌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以及由于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音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使用氨基甙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唐子勻
下一篇:懷孕三個多月,胚胎為何停止發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準媽必知:合理補葉酸防止嬰兒畸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