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進口食品一定更安全嗎?
近幾年,國內的飲食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尤其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很多孕媽媽為了寶寶的健康安全著想,不惜花高價從國外代溝奶粉、食品等。
當被問及為什么要選擇進口食品時,準爸媽的回答大抵相似“不是我崇洋媚外,覺得外國的產品質量一定好,只是國內的東西太沒安全感。”“你不知道哪天又會有新的食品問題曝出來,三聚氰胺、地溝油、染色饅頭……這些陰影還沒消除呢,致癌牛奶、明膠蝦又出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每天擔驚受怕,不如多花點錢,托點關系,從國外帶呢!”“很多國外產品的標準都比國內高:比如瑞典研究機構的數據表示:雀巢等嬰兒食品含砷、鉛等重金屬,存在安全隱患,但中國檢測機構卻說,未超出中國標準。國外的下架了,國內還說沒事。誰敢相信啊!為了孩子,還是買進口的吧。錢雖然多一點,但安全性要高得多。”
因為這樣的原因,許多經濟收入不錯,國外有關系的孕爸孕媽從準備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就過上了國外代購的生活。維生素、奶粉、餅干、零食,甚至連平常喝的水也從國外帶。難道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外國的食品真的更好更安全嗎?答案當然是未必。國內外媒體曾發布過無數關于國外食品的安全問題,只是多數人對國外的食品問題充耳不聞,只對國內的事情印象深刻而已。
進口食品的問題事件薄
隨便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無數關于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就拿日本來說,他們一向以苛求食品安全性而著稱。即便如此,他們的食品問題也是層出不窮,麻煩不斷。
就拿媽媽們最關心的奶粉問題來說,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前,很多媽媽都充分信任日本奶粉。殊不知,日本奶粉曾出現過重大安全問題。
1955年,日本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森永毒奶粉事件。森永集團在加工奶粉過程中通常會使用磷酸鈉作為乳質穩定劑,其在德島的加工廠使用了混入砷的劣質磷酸鈉,結果導致13426名兒童發熱、腹瀉、肝腫大、皮膚發黑,130個孩子死亡。森永公司為此負擔6億多日元的賠償費用。14年后,有學者組織的調查表明多數受害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結果在日本社會再次引發了訴訟風潮,森永公司再次承擔約3億日元的責任賠償,并且原生產負責人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
2000年,日本雪印乳業的奶粉等三種產品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萬名消費者中毒,產品全部被召回。
2007年,日本明治嬰兒配方奶粉因鋅含量不合格被召回。2011年12月6日,日本明治乳業公司發布什么稱,該公司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召回40萬罐奶粉,并無償更換。
不僅如此,進10年來,歐洲、美國等地產的奶粉也多次出現問題。
1999年,歐盟奶粉因受二英污染在全球下架,我國也緊急把從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地進口的奶粉換成國產奶粉。
2002年,美國惠氏生產的孕產婦奶粉和嬰幼兒豆奶粉因為坂崎腸桿菌而被召回。同年又有一批奶粉因為亞硝酸鹽超標而被召回。雅培奶粉因為金屬污染和潤滑油污染被全球召回和銷毀,德國美樂寶奶粉因坂崎腸桿菌而被召回,丹麥產荷蘭多美滋奶粉因為金屬污染和潤滑油污染被全球召回。
2003年,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四國奶粉、牛奶、黃油和冰淇淋被檢出二惡英超標。
2004年,美國美贊臣奶粉因為坂崎腸桿菌而被召回、銷毀并賠償消費者的損失。
2005年,雀巢金牌成長3段奶粉因為碘超標被召回。
2006年,美國美贊臣奶粉因為金屬顆粒污染被召回。
2008年,美國雅培奶粉因為密封不善造成氧化而召回,12月底,美國主要品牌雀巢、雅培等均被檢出微量三聚氰胺。
2009年,澳大利亞進口的百樂斯奶粉中查出坂崎腸桿菌。
2010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共檢出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其中包括25.25噸新西蘭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149.875噸新加坡全脂奶粉檢出阪崎腸桿菌,1噸來自美國的牛初乳檢出亞硝酸鹽。有二批次來自澳大利亞的有機嬰幼兒奶粉共53噸檢出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磷;另有171.775噸來自澳大利亞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也檢出鋅超標。
除了奶粉,其他的飲食問題也是不斷曝光。1999年,歐盟爆出二噁英超標,大批禽、蛋、肉被銷毀,造成一場波及幾十個國家的全球食品安全風波。2008年,愛爾蘭又出現了被二噁英污染的豬肉。而波及歐洲、美國、日本的瘋牛病,據說就是因為飼料供應商吧動物的內臟、骨頭等廢棄部位粉碎之后,又添加到動物飼料中,讓原本吃素的牛羊變成吃自己同類的肉食動物。因此,千萬不要盲目迷信外國產品,隨便食用未經檢驗的走私進口肉類。
寫這么多,并不是為國內食品問題開脫,只是希望大家在選擇進口食品的時候拋棄掉那種外國產品一定質量更過硬,外國的產品更有保障的想法。
很多現在在國內出現的問題,最初都是外國人發明的。在工業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都可能會發生食品問題。重要的是企業在出現問題后對待的態度。
進口食品一定好嗎?
雖然進口食品出過很多問題,但很多人依然會覺得國外的企業產品出了問題后就會馬上整改,國外對食品的要求也更嚴格。所以還是覺得國外的產品更過硬,更安全。
因此很多孕媽媽在選擇食品時,對進口食品更依賴。有時候寧愿吃進口的水果,也不愿選擇國產的。覺得進口的水果更好吃,沒有農藥、添加劑,更安全。
其實,食物在儲藏的過程中,維生素大量流失。你知道嗎,同樣一個橙子,可以提供180毫克的維生素C,也可以根本不含維生素C,同樣一個獼猴桃,可以提供400毫克維生素C,也可以根本不含維生素C。沒錯,一些超市出售的水果可能根本不含維生素C。
維生素C非常容易被氧化,它還常常犧牲自己,以消除讓食物發生腐敗的有害氧化物。雖然它是能保護身體的元素,但如果進食時,食物中已經沒有維生素C,它又怎么能發揮作用呢?進口食品就是存在這樣的問題,想想進口水果一生走過的路,它經過采摘、儲藏、烹飪、冷凍,然后長途運輸,在超市儲藏,直到被買走,回家后又放置一段時間,最后被吃掉,這時它還能剩下什么呢?進口水果最大的問題,就是營養流失的問題,這個是任何食品規則都無法規定的。
孕媽媽要大量吃水果和蔬菜,這句話應該改改了,孕媽媽要大量吃本地本季的水果和蔬菜,越新鮮營養才會越豐富。你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購買來自大洋彼岸的水果,然后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食用。
吃進口水果一定要注意削皮,它們不僅打了蠟,而且極可能經過保鮮劑處理,多少回有一些殘留。
進口食品如何挑
首先要看包裝上是否有中文標簽,根據國家《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的規定,進口食品標簽必須事先經過審核,在取得進出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后,進口食品標簽必須為中文標簽。標簽的內容不僅和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制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這些信息必須是中文黑色字體。除了檢查上述內容外,還要注意看所購部分食品包裝上是否貼有激光防偽的“CIQ”(中國檢驗檢疫的縮寫)標志。
專家提醒,也可在經銷商店內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后簽發的,證書上注明了進口食品的生產批號等詳細信息。只有貨證相符,才能證明該食品是真正進口的。如果是沒有以上標志和證書的進口食品,很有可能是非法進口的,由于沒有經過檢測,這樣的食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大家要謹慎購買。
下一篇:非油炸零食更適合孕媽媽?營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季,孕婦進補要講科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