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孕期中,孕媽咪最關心的是營養進補了,因為孕期營養關系到媽媽和胎兒的健康,如果孕期營養不良,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和以后的健康。如果營養過剩或盲目進補,則會增加孕媽咪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癥的發生幾率。因此,在孕期中,均衡飲食、科學進補非常重要。但是,現在很多孕媽咪過于重視營養,往往容易陷入一些營養進補誤區。下面10種誤區是孕媽咪最容易陷入的進補誤區。
誤區1.多吃蘋果少吃西瓜
不少孕媽咪認為只要孕期多吃蘋果,生產時就會順產、母子“平安”。還有一些老人不許懷孕的媳婦吃西瓜、梨子,認為這些水果性涼寒,吃了容易流產。其實,上述說法毫無科學根據。蘋果并無安胎特效,只能起到補充維生素的作用,吃多了還會產生腹脹感,容易便秘。至于西瓜等所謂性涼的水果,只要適量食用,孕媽咪也不會因此而流產。
孕媽咪食用蔬菜水果時,新鮮是最重要的原則。同時,應該多吃時鮮瓜果。不過,食用水果也不宜過量,不能一次性“惡補”,應根據“一天一個蘋果、一個橙和一塊西瓜”的基本量予以增減。
誤區2.補鈣就要喝骨頭湯
懷孕時“一人食、兩人用”,孕媽咪的營養才能予以保證,尤其是鈣的攝入量。為了補鈣,有的孕媽咪便按照老人的指點猛喝骨頭湯。
其實,按照營養學的標準,喝骨頭湯補鈣的效果并不理想。因為骨頭中的鈣不容易溶解在湯中,也不容易被腸胃吸收。相對而言,具有活性成分的鈣片、鈣劑更容易為人體吸收。其實,人體每天必須吸收的鈣量是800毫克,而孕媽咪應為1200毫克。如果膳食平衡,大多可以能過食物攝取。而喝了過多骨頭湯,還可能因為油膩等,引起孕媽咪不適
誤區3.嘔吐厲害就要多吃零食
懷孕初期常有嘔吐、惡心和胃口不佳等癥狀,所以很多孕媽咪喜歡吃酸辣的食物。為了緩解孕吐癥狀,有的孕媽咪就經常吃話梅、果脯等零食。
其實,嘔吐是由于早孕時的神經反射所致,所以沒有必要長期大量食用話梅、果脯等。
誤區4.大量服用人參
人參屬大補無氣之品,孕媽咪不宜食用。因為人參中含有作用于中樞神經及心臟、血管的多種化學成分,能夠使人體產生廣泛的興奮作用,其中對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能導致服用者出現失眠、煩躁、心神不寧等不適癥狀,反而影響孕媽咪的休息質量。此外,人參具有升壓作用和抗利尿作用,容易導致孕媽咪的血壓升高和加重浮腫。而且,胎兒對人參的耐性很低,孕媽咪如果服用過量人參,有造成死胎的危險。
誤區5.吃大量桂圓保胎
中醫認為“產前宜涼,產后宜溫”,因為大部門女性在懷孕后陰血偏虛,內熱較重,如過多食用性溫、大熱的桂圓等食物,容易出現“火上加火”的情況,嚴重者可出現漏紅、小腹腹脹等先兆流產或早產癥狀。
誤區6.用溫熱壯陽之品
鹿茸、鹿角膠、胡桃肉、胎盤等屬溫補助陽之品,會滋生內熱、耗傷陰津,孕媽咪也不要服用。如果確是病情需要,也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孕媽咪可本著“產前宜涼”的原則,酌情選用清補、平補品。
誤區7.常服補品
再好的補品,也要經過人體代謝過程,增加肝腎負擔,還有一定副作用,所以對孕媽咪和胎兒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孕媽咪為了增加營養,服用了大量的蜂乳,結果導致嚴重腹瀉,以至最終流產。常服人參蜂王漿、洋參丸、宮寶等,會損傷孕媽咪和腹中胎兒。此外,蜂王漿內含有雌性激素,可能會引起胎兒日后的性早熟。
誤區8.過量補維生素A、D,過量補鈣
過多食用魚肝油、維生素D,會引起食欲減退、毛發脫落、維生素C代謝障礙等,如果需要補充維生素,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孕媽咪補鈣過量,胎兒可能得高鈣血癥。一般說來,從日常魚肉蛋食品中攝取就夠了。
誤區9.盲目吃藥膳
中國傳統的藥膳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備醫藥常識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藥膳進補,難免會誤入歧途。比如,臨產孕媽咪食用黃芪燉母雞,易造成難產。這是由于黃芪有“壯筋骨、長肉補血”的功用,加上母雞本身是高蛋白食品,兩者起滋補協同作用,使胎兒骨肉發育生長過猛,造成胎兒過大,導致難產。黃芪有利尿作用,通過利尿,羊水相對減少,以致延長產程。
誤區10.吃動物胎盤安胎
有的孕媽咪平時稍有點磕磕碰碰,就覺得身體不適,便要醫生給她打安胎針,還有的信奉“吃什么補什么”的道理,四處尋找動物胎盤來進補。
其實,需不需要打安胎針是有嚴格的診療標準的。安胎針補充的是孕酮,動物胎盤、卵巢里也含有孕酮,這種激素在孕媽咪出現陰道少量流血等流產先兆時,能夠起到穩定妊娠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流產先兆卻使用人工合成孕激素類的藥品,一旦過量,就可能影響胎兒生殖器官的發育。 文/劉伶石
下一篇:給準媽媽夏季消暑的3款湯營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炎熱夏季孕婦可以吃綠豆嗎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