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希望再添一丁。然而,很多家庭并沒有意識到,當年剖宮產后在子宮留下的瘢痕,可能為二胎的懷孕及分娩帶來風險。中國是世界剖宮產率最高的國家,瘢痕子宮再孕,已成為當前中國政府和醫療機構要面臨的嚴峻問題。
為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山米、總參謀部總醫院(解放軍第309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曾衛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為讀者全面解析瘢痕子宮再孕的風險和預防措施等,并呼吁各級醫療機構、瘢痕子宮群體要重視瘢痕子宮再孕問題,以降低因無知或輕視所帶來的風險。
■ 孕婦疑問
“瘢痕子宮要提前剖嗎?”
37歲的李女士8年前因胎位不正行剖宮產生下女兒。現在懷孕33周多,預產期為1月6日。但其所就診醫院的醫生近日建議,她應該在38周至39周之間擇期實施剖宮產,讓孩子提前出來。因為她屬于高齡產婦,第一胎又是剖宮產,如果等到預產期生產,子宮瘢痕承受的壓力會很大,有發生破裂的可能。而且現在胎位是臀位,再過兩周如果還是臀位,為了安全起見,建議提前剖宮產。另外,如果突然破水后臍帶脫落,對她這個年齡來說,都會有很多風險。
醫生的提示讓李女士有些心慌,但又很糾結該不該提前將孩子剖出來,“我的子宮真有破的可能嗎?想起來就挺害怕的。我到底要不要提前剖宮產?”李女士表示,下一次孕檢她想換一位醫生再問問,聽聽其他醫生的建議。她及家人都希望,怎么安全怎么生,只要不出問題就好。
而北京的蔡娜女士在二胎生育時,盡管醫生建議她可以嘗試順產,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剖宮產。而她的一個朋友則聽取醫生的建議,成功實現二胎順產。
■ 風險與應對
瘢痕子宮再孕是否必須剖宮產并不絕對
瘢痕子宮:其實并不僅局限于頭胎剖宮產對子宮造成的損傷,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子宮上有過手術史,比如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子宮整形手術等。王山米指出,瘢痕子宮再孕存在很多風險,但是否第二次仍然需要剖宮產,這并不是絕對的。王山米指出,以前剖宮產指征放得太寬,導致剖宮產率非常高。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時,需要進行全面評估,比如頭次剖宮產的手術指征是否仍然存在,還需要分析孕婦的年齡、與頭次剖宮產的間隔時間、胎兒大小、骨盆情況、子宮瘢痕愈合情況、胎位等各方面條件。
“如果臨產前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我們還是會給孕婦試產的機會,當然這個過程是有一定風險的,有時候可能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子宮已經破了。子宮瘢痕的裂開,在二次剖宮產術中也可遇見。”王山米指出,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子宮瘢痕是否會破裂是醫生最擔心的問題。一旦子宮瘢痕破裂,胎兒就可能窒息死亡,甚至胎兒可能會從瘢痕裂口處滑到腹腔中。而對于孕婦來說,瘢痕破裂必然會導致腹腔大出血,危及產婦生命。
“對于醫生而言,瘢痕子宮妊娠確實是一個問題,但現在監測手段比較多,所以有些技術條件好的醫院,瘢痕子宮孕婦再次妊娠,順產率可以達到70%以上,甚至更高。”曾衛指出,有數據統計,上次剖宮產此次妊娠陰道分娩,子宮自發破裂的概率為1%左右,其實大部分人不會有問題,而且剖宮產瘢痕子宮再孕時破裂的幾率,往往還沒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的瘢痕子宮再孕時破裂的幾率高。所以,提前預知風險沒錯,沒必要過于擔心。
再孕前B超檢查瘢痕愈合情況
在瘢痕子宮再孕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王山米介紹,在備孕階段,就要積極和醫生進行溝通,做孕前必要的查體和咨詢。除了常規檢查外,有必要通過B超檢查子宮下段瘢痕愈合情況。盡管目前沒有明確的循證資料證明,到底子宮瘢痕多厚可以順產,多厚需要剖宮產。但是,通過B超檢查一下,有助于醫生了解子宮瘢痕愈合情況,是否有憩室存在。
其次,還需要了解前次剖宮產的指征,甚至還要了解月經恢復情況,是否有月經延長、淋漓不盡等,這種情況有可能提示子宮愈合不佳,憩室待排除。
王山米建議,瘢痕子宮再孕的最佳時機是剖宮產后的2年-3年內,這段時間子宮瘢痕肌肉化程度呈最佳狀態,即切口愈合最佳時間,是再孕的最佳時機。
若胚胎種植在瘢痕處必須終止妊娠
瘢痕子宮在懷孕早期有必要通過B超了解胚胎在子宮內的種植情況,如果胚胎種植到了瘢痕處將非常兇險,因為它會穿透子宮的瘢痕引起大出血,這種情況就必須終止妊娠,而且流產本身就存在風險。
如果胚胎種在了瘢痕附近,需要嚴密觀察胚胎發育過程中胎盤和瘢痕的關系。如果瘢痕子宮妊娠時發生前置胎盤,就被稱為兇險性前置胎盤,如果胎盤附在了瘢痕上,甚至植入到了瘢痕上,能在胎兒接近成熟時擇期剖宮產最好,但手術風險非常大,出血多,甚至會危及到子宮保留的問題。
“面對兇險性前置胎盤,如果手術切口從瘢痕胎盤打洞進入,可能會造成大出血,所以現在臨床上會盡量避開胎盤,先把孩子取出來,然后再處理胎盤。有時為了減少出血,必要時有可能行子宮切除術連著胎盤一并取出。”這是目前臨床上遇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大家都在探索、積累經驗,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降低子宮切除的幾率。
■ 醫生建議
兇險性前置胎盤及早轉診
“瘢痕子宮妊娠帶來了很多新問題,尤其是兇險性前置胎盤,對血源、醫生的技術和醫療條件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王山米指出,大醫院有血管外科的支持,放射科血管介入治療的技術,還有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所以需要基層醫院及早發現兇險性前置胎盤的孕婦,并將其轉入有綜合醫療資源條件的醫院去慎重處理,以提高母兒的安全。這要求基層加強培訓,提高這方面的意識,讓他們盡早選擇合適的轉診機會,而不是讓孕婦勉強留在基層醫院。“即使基層醫生有實力處理,但血源能否保證、醫院多學科的配合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另外,孕婦家庭也需要提高對瘢痕子宮再孕的認識。
“臨床產科醫生這幾年已經開始在面臨這種風險,但絕大多數孕婦并不了解瘢痕子宮再孕的風險。”王山米說道。
曾衛也發現,很多孕婦并沒有重視培訓,孕婦學校講的內容聽完也是迷迷糊糊的,發生一點小事都會說是醫生的問題。而且與國外的孕婦學校相比,我們的孕婦學校有些講課比較程序化,不能深入人心,聽課率不是很有保障。而孕婦也錯誤地認為,只要住進了醫院,醫生就要保障她的平安順利,忽略了風險的存在。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下一篇:養胎養身睡飽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70后準媽媽 要按高危孕婦護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