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國家放開單方面獨生子女生育二胎的政策引起廣泛關注,也成為網絡中熱議的話題,不少符合條件的媽媽們也躍躍欲試,但同時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卻有些擔心。生育二胎的高齡產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備孕時是否比正常產婦有更多注意細節?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生育二胎主要與頭胎的生育時間及分娩方式有關,二胎孕婦應在備孕前就相關事宜咨詢醫生。
子宮瘢痕有可能影響妊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產科主任于莎莎表示,如果首次生產時為剖腹產,首次生產時的手術疤痕有可能會影響二胎生育。于莎莎表示,首次生產為剖腹產的女性再次懷孕后,在早期就應注意觀察孕囊(胎盤)生長的部位,如果孕囊長在子宮瘢痕上,確實會存在子宮破裂的風險,有可能會引起出血甚至流產等,這就需要孕婦及早進行檢查、診斷,如果孕囊確實在子宮瘢痕處,也會影響妊娠。
頭胎剖腹產,二胎仍存順產可能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醫生郭麗杰告訴記者,從理論上來看,如果頭胎為剖腹產,二胎仍存在自然分娩的可能,臨床中也有很多個例。這主要是根據子宮基層下段的厚度來決定,如果能夠達到3-4mm以上,便可以自己生產。“但臨床中也存在分娩時子宮基層下段較薄的情況,”但建議頭胎為剖腹產的女性在生育二胎時仍選擇剖腹產,因為生產時確實存在子宮破裂的危險。
■ 檢測項目
羊水穿刺 35歲以上進行,有風險
郭麗杰解釋,35歲以上的產婦,無論是初產還是經產,嬰兒唐氏綜合征的發生率會相對較高,需要在懷孕四個月左右時進行羊水穿刺檢查。于莎莎告訴記者,羊水穿刺是一種值得推薦的產前診斷的方法,但這不意味著進行產前診斷就一定要進行羊水穿刺,現在也有一些外周血、DNA檢查等檢查方法,建議孕期女性聽從醫生的建議。
郭麗杰解釋,產前診斷的一項標準便是母親年齡在35歲以上、父親年齡在45歲以上,如果任何一方符合規定,建議進行羊水穿刺檢查,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一些疾病出現的概率也會相應增加。另外,有反復流產史及曾生育過畸形兒、唐氏篩查結果為高危型的女性也建議在懷孕時進行羊水穿刺,目前來看,進行羊水穿刺檢查的陽性率為5‰。
羊水穿刺是否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郭麗杰解釋,羊水穿刺屬于手術操作,是一個有創性檢查,羊水穿刺的確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在確定胎盤位置之后,手術過程中通過極細的針頭穿入人體并抽取羊水,通過其中胎盤脫落的細胞進行染色體檢查。如果針頭確實扎在胎盤位置,可能會引起出血,也增加了感染的幾率。也有部分孕婦在進行羊水穿刺時由于過分緊張而導致流產,因此,羊水穿刺的確有一定的流產風險。
基因檢測 準確率低于“羊穿”,未普及
既然羊水穿刺的確有一定的風險性,是否有其他可行之策?郭麗杰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實有一些方式可以替代羊水穿刺,包括DNA檢查、外周血檢查等,與通過抽血進行唐氏篩查,通過激素水平判斷是否為高危型的方法相比,這些替代方法的準確率相對更高,能夠達到95%左右,但一般這些檢查的費用相對較高,一般在3000元左右,前者為150元。目前,這些替代檢測方法尚未完全普及,只有個別私立醫院在進行這些檢查,公立醫院則未普及,“之所以未在公立醫院普及,首先考慮到的是費用過高,其次,作為一種篩查手段,其準確率在95%左右,仍存在一定漏洞。羊水檢測標準為唯一的金標準,準確率能夠達到100%。”
■ 服務信息
免費孕檢15項
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范圍擴大至60%的縣(市、區)”,而免費檢查的15項孕前優生項目,包括陰道分泌物、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血糖、肌酐、肝功能、乙肝五項、甲狀腺功能、巨細胞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弓形體抗體、風疹病毒和婦科超聲。
5家醫院可開展羊穿項目
目前北京市有五家醫院產前診斷中心獲準開展羊水穿刺項目,分別是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大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醫三院。
■ 重視甲狀腺檢測
每10名孕婦有1人患妊娠期甲狀腺疾病
在生二胎政策放開后的喧囂議論聲中,人們似乎沒有注意到,在臨床上,每10名孕婦中有1人患妊娠期甲狀腺疾病,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治療率在中國還不到2%。30歲以上女性,是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10%至20%的人群患病。用醫生的話說,大樣本調查采集的信息看,越高齡孕產婦,生育可能的畸形率等風險性成正比例上升。
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滕衛平教授說:“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三項要占妊娠甲狀腺疾病的20%左右,碘缺乏占50%。”他又說,妊娠期婦女甲狀腺功能異常,會造成妊娠期內胎兒的流產、早產、圍產期胎兒死亡等不良妊娠結局,甚至影響后代的智力發育:妊娠婦女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會導致早產、流產的發生率2-3倍增加;亞臨床甲減婦女后代的智力,要比正常婦女后代的智力低6-8分。
妊娠八周以前進行篩查為最佳時機
2012年,中國《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2012)》(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出臺,《指南》建議:根據我國國情,支持國內有條件的醫院和婦幼保健部門對妊娠早期婦女開展甲狀腺疾病篩查,篩查時機應選擇在妊娠8周以前。最好是在懷孕前就進行甲狀腺指標篩查,一旦確診患病,可在懷孕前經有效治療后再擇機懷孕,最大限度確保母嬰健康。《指南》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醫院和婦幼保健部門對妊娠早期婦女開展甲狀腺疾病篩查,篩查指標選擇血清TSH、FT4、TPOAb。并要求孕婦一旦確診臨床甲減,應立即開始治療,并盡早達到治療目標。
“以前我們常采取在高危妊娠人群中篩查甲狀腺疾病的策略,但后來發現會有30%至80%的甲狀腺疾病漏診。”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教授介紹,之后的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顯示,篩查整個妊娠人群優于篩查高危妊娠人群,《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對篩查策略做了更新。
段濤介紹說,妊娠期間,因體內雌激素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使機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謝發生改變。增多的甲狀腺激素部分進一步抑制促甲狀腺激素(TSH)的分泌,使血清TSH水平降低20%-30%。TSH水平降低發生在妊娠8-14周,妊娠10-12周是下降的最低點。因為母體對胎兒的免疫妥協作用,甲狀腺自身抗體在妊娠后滴度逐漸下降,妊娠20-30周下降至最低滴度,降低幅度為50%左右。臨床醫生可以根據TSH、FT4、TPOAb指數的變化對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紊亂以及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進行判斷。這三項指數的變化對妊娠期甲狀腺疾病有預示作用。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潘波
下一篇:孕期怕產檢?3招選到靠譜產檢醫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懷孕該做幾次B超?請看孕期B超指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