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歌的行板》
這首常用于弦樂合奏或小提琴獨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可夫斯基于1871年創作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而《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也正因有這個杰出的樂章,才特別受到世人的鐘愛。《如歌的行板》的主題是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莊園旅居時,從一個當地的泥瓦匠處聽來的,這是一首小亞細亞的民謠。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而成。
第一主題就是前述的那首優雅的民謠曲調,雖由二拍與三拍混合作成,但毫無雕琢的痕跡(片段1)。在幽靜的切分音過門后,引出第二主題,這一曲調的感情較為激昂,鋼琴伴奏以同一音型連續著,卻并不給人以單調的感覺(片段2)。
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題,后來又反復第二主題,但存在變化。樂曲的結尾是第一主題的片段,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國大文豪——偉大的列夫·托爾斯泰老淚縱橫,柴可夫斯基一直對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認為本曲就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詞”。
《第九合唱交響曲》是大師貝多芬晚年的巔峰之作,創作于1819~1824年。
這是一首龐大的交響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恢宏,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范之作。《歡樂頌》是第四樂章,也是最為膾炙人口的合唱段落,常常被單獨演唱。直到今天我們聆聽到那耳熟能詳的第四樂章《歡樂頌》時,依然深深地被氣勢恢宏的音樂所打動,同時也臣服于音樂中所透露出的大師那崇尚人性自由的道德觀。
在《歡樂頌》那歡欣鼓舞的樂曲里,把管弦樂團里所有樂器和人聲糅合在一起,化為一片對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愛的贊美呼聲,把整個第四樂章,乃至《第九合唱交響曲》推向極致、推向歡樂的海洋!
這支著名的樂曲,節奏明快簡單,歌詞易理解、朗朗上口,或許這就是大師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現在最平常的地方(這也是后人無法超越《第九合唱交響曲》的原因所在)。
《愛之夢》
李斯特的鋼琴夜曲《愛之夢》是一首用鋼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樂深情婉轉、非常動聽,適合孕期多聽聽。曲中表達的感情是愛,能愛多久,愿愛多久就愛多久。這正是準媽媽要表達給胎兒的感情。這首曲子被稱為《愛之夢》,為優雅的快版。開頭的悠揚的旋律貫穿整個曲子。美的分解和弦烘托出浪漫的氣氛。其音樂分五段,構成類似回旋曲式的二重三段式。第三、第四兩段熱情高漲,達到高潮后,再回到前面,盡情地高唱。準媽媽在聽《愛之夢》時可以隨著音樂的旋律一同哼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節音量,注意聲音不要過大,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聽的次數。如遇到自己非常喜歡的音樂,多聽幾遍也無妨。
《小夜曲》
以愛情為題材
《小夜曲》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夜曲》是以愛情為題材。表達的是一個男青年向他心愛的姑娘深情傾訴心中愛慕之情。隨著感情逐漸升華,曲調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求愛、期盼的情緒中結束。抒情而安謐的間奏之后,音樂轉入同名大調,“親愛的請聽我訴說,快快投入我的懷抱”,這種感情也合乎準媽媽對胎兒的感情。之后情緒轉為激動,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申而來的后奏,母愛的歌聲在夜曲的旋律中蕩漾。
創作緣由
有一次舒伯特的一個朋友為一個姑娘寫了一首生日祝福的詩篇,這個姑娘就請舒伯特為這首詩譜曲。舒伯特隨便寫了一下就給她了。但是這個朋友在鋼琴上彈奏這首曲子發現非常動聽,于是安排舒伯特來一場演奏。但是演奏的當天舒伯特并沒有出席,這個姑娘就到處找他,舒伯特很無奈,他已經忘記了當初譜的曲子是什么音符了,就隨便新譜了個曲子彈奏起來,彈完后,他熱淚盈眶,這首曲子實在是太完美了,這就是《小夜曲》。
下一篇:第100天可愛繞口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第94天智慧故事:烏鴉喝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