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音樂胎教已經成為各位準媽媽每天必做的“功課”,其實,音樂胎教真有那么神奇嗎?
胎教可以說人盡皆知,而且已被證實是集優生優育于一身,實用性很強且收效顯著的一門學問,其中又以音樂胎教最為盛行。據悉,近年來,許多家長為了提高子女的智商,紛紛讓胎兒或新生兒聆聽古典音樂,尤以聽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樂曲最為風靡,音樂胎教之風已刮遍世界各地。
不過,在你看了下面這則報道后,不知對音樂胎教的印象是否會打一點折扣:
日前,一位女士攜帶兩歲半的兒子至某醫院,醫生發現該幼兒嚴重失聰,再仔細檢查,孩子的耳蝸和聽覺神經已損壞,且沒有治愈的可能。原來,該女士在懷孕3個月時,聽到了有關胎教好處的傳言,于是每天將耳機放在腹部讓胎兒聽1個小時的音樂,結果造成了胎兒聽力的損害。
許多人認為,對胎兒來說,母親的子宮是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理想環境。而事實并非如此,胎兒在子宮內亦深受外界噪聲之害。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應用一個特殊設計的改良的子宮內壓導管和一個微型麥克風,研究噪聲對胎兒的影響,結果發現,外界聲音的基本音節全部傳入子宮,還能清晰地聽到3米外人們的講話聲、開門聲和小車通過的聲音。傳到子宮的聲音僅比外界低10分貝,由于胎兒的中耳充滿液體,故可將聲音再降低15~20分貝。因此,胎兒所感受的聲音只比外界低25~30分貝。
胎兒在第26周左右時可對外界傳入的聲音產生反應,32周時聽力已經接近成人,此時外界的噪聲可干擾胎兒的睡眠-覺醒周期,影響胎兒的正常休息,連續10分鐘大的聲音可以使胎兒的平均動脈壓及其心血管參數發生變化并損害健康。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推進協會在芝加哥舉行的年會上發出警告:噪聲對胎兒危害極大,高分貝噪聲能損害胎兒聽覺器官!加拿大進行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也證明,那些曾經受到85分貝以上刺激的胎兒,在出生前已喪失了聽覺的銳敏度。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31名4~10歲的兒童進行檢查,發現那些出生前在母體內每天受噪聲影響的兒童對400赫茲頻率的感覺,比那些沒有受噪聲影響的兒童差3倍。
構成胎兒內耳一部分的耳蝸從孕婦妊娠第20周起開始發育,其成熟過程在嬰兒出生后30多天內仍在繼續進行。由于胎兒的耳蝸正處于發育階段,極易遭受噪聲損害,對2000赫茲以上的高音尤為敏感,所以胎教磁帶中若出現2000赫茲以上高音時,必將損害胎兒的聽力。令人吃驚的是,不久前,國家優生優育協會和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對市面上出售的胎教音樂磁帶進行隨機抽樣調查,音頻超過2000赫茲的不合格胎教磁帶大量存在。有的磁帶盒上標明音頻范圍是500~2000赫茲,但實際檢測結果音頻最高者竟達到4000~5000赫茲。用這樣不合規格的產品進行胎教,對胎兒聽力造成的損害是可想而知的。
也許,報道中的孩子就是因為聽了劣質胎教磁帶而致聾的。不過這只是推測,因為引起先天性耳聾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劣質胎教音樂對胎兒來說決不是天籟之音,而是嚴重損害其聽覺細胞的噪音。
不僅是胎兒,兒童和成人也深受噪聲之害。據統計,在噪聲為100分貝的環境中工作40年的工人,噪聲性耳聾的發生率高達40%。某電視臺曾報道一名學生帶耳機聽搖滾樂數小時,導致耳聾。據測定,隨身聽低音量時收聽搖滾樂,其噪聲在90分貝以上。隨身聽耳機塞住外耳道,噪聲的能量全部集中在耳朵里,引起的振動和刺激容易導致聽覺疲勞和損害,并使聽力下降。如果長期受噪聲刺激,會引起局部血供不足,這可損害聽覺細胞,最終造成不可逆性損害而引起永久性耳聾。
看到這里,讀者也許會問:很多醫生不是都在推薦合格的胎教音樂嗎?針對人們在胎教音樂中播放莫扎特音樂的消息,美國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如果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而刻意讓胎兒去聽音樂,那可能是徒勞的。哈佛大學的沙布里斯教授指出:“讓胎兒聽10分鐘莫扎特創作的樂曲似乎不會對提高他們的智商和邏輯思維能力起多大作用,并不會有人們想像的那種奇跡出現。”當然,這不代表我們在否認音樂對人類智商的正面影響(大量的材料已證明,不用我們再多說),我們想說明的是:音樂胎教并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神奇。
下一篇:“胎教音樂”也藏殺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第103天折紙:櫻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