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女性常受到陰道分泌物的困擾,卻又感到難以啟齒,然而,分泌物顏色、質地與分泌量的變化,往往透露出關于身體健康的信息,特別是在孕期,一旦疏忽,恐怕會對胎兒的健康造成影響!
相信不少女性平日已被陰道分泌物困擾,懷孕后,問題似乎又更嚴重了,可是又不知該怎么辦才好?建議孕媽咪,不妨利用產檢時,主動向產檢醫師提起,以確保自身與胎兒健康!
正常狀況下的現象
臺灣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毛士鵬表示,懷孕時,因為骨盆腔與子宮頸充血,加上荷爾蒙的變化,的確會造成陰道分泌物的增加,他說,這時要注意“是否為正常的分泌物”──即顏色清澈透明、質地為黏液狀。
如果分泌物突然有以下的改變:
1.量突然增加(會沾濕內褲)
2.質地不清純(如:像是奶酪狀、泡沫狀或者濃液)
3.顏色不正常(如:黃綠色、血色)
4.有不好的味道(如:惡臭或魚腥味)
甚至伴隨陰道局部不舒服,或痛或癢的癥狀出現,提醒孕媽咪,最好就醫檢查,避免影響孕期健康。 同時,毛士鵬醫師提醒,異色、異狀的分泌物要注意,孕媽咪更要小心沒有分泌物的“乙型鏈球菌”,除非確定要用剖腹方式生產,不然,最好在妊娠35~37周左右接受篩檢,以確保胎兒出生后的安全!
保持下半身通風‧減少分泌物增加
現在孕婦裝的設計真的很特別,即使大腹便便的孕婦穿著,也不會覺得那是“孕婦裝”,尤其是褲裝的巧妙設計,讓不喜歡裙裝的孕婦依然能展現自我風格。不過,毛士鵬醫師提醒,其實像牛仔褲這類的布料不通風,容易讓陰部悶著而使滋生細菌的情況變得更為嚴重,不適合孕婦經常性的穿著。盡量保持下半身的通風,才能有效減少陰道分泌物的增加。
異常狀況1‧分泌物呈咖啡色
毛士鵬醫師指出,如果分泌物的顏色呈咖啡色,要看妊娠階段而定:
‧第一孕期
這可能是先兆性流產的癥狀,至于為何呈現咖啡色?毛士鵬醫師解釋,“血液會呈咖啡色,而非鮮紅色,是因出血量不多,先積存在陰道內,到達一定的量時,才會與陰道分泌物混合排出,因此呈咖啡色”,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發現出血,都會懷疑是“先兆性流產”的征兆。他提醒,這時不論分泌量的多少及多深多淺,都是“出血”,千萬不能忽視。
‧第二、三孕期:多種懷疑狀況
懷疑1‧子宮頸息肉出血
毛士鵬醫師解釋,“因為孕期的體內荷爾蒙濃度增加,讓子宮頸內膜不正常增生成為息肉,并導致不正常出血”,不過,子宮頸息肉的出血不影響胎兒。若確定為子宮頸息肉,則依嚴重程度決定是否施行切除手術,他表示,除非息肉過大,可能阻礙了生產的通道,才會在孕期施行切除手術。但平日要避免性生活,減少因刺激而造成出血。 懷疑2‧子宮頸閉鎖不全
如果肚子不痛,卻突然有咖啡色分泌物,就要懷疑是否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問題。毛士鵬醫師指出,正常狀況下,當啟動生產機制后,必須要有強力的子宮頸收縮才會引起子宮頸擴張。可是有此問題者,“因子宮頸長度較短,只要輕微的宮縮,即無法撐住日益漲大的子宮”,多在妊娠16~24周才會被發現,至于是否適合施行“子宮頸環扎術”將子宮頸縫合,以預防后續的流產或早產,則要看發生周數與子宮頸擴張的程度而加以評估。
懷疑3‧早產征兆
進入懷孕后期,很容易因勞累或壓力引起子宮收縮,當子宮收縮后即會刺激子宮頸的擴張,在子宮頸擴張時,其上的微血管及黏膜會剝落而形成出血,這也是早產的重要征兆。除了透過內診了解狀況,也需衡量妊娠周數給予適當處置,如小于34周,能安胎就安胎,否則需做好相關準備;若大于34周,胎兒發育良好,可追蹤產程進展;若產程已開始,要給予抗生素來預防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感染。
異常狀況2‧伴隨出血狀況
如果分泌物伴隨明顯出血狀況時,則有以下的可能:
懷疑1‧嚴重先兆性流產
是指在妊娠20周以內,有出血狀況,感覺腹部微疼,子宮頸未開,且仍繼續懷孕中。由于已有流產的跡象,故為“先兆性流產”。毛士鵬醫師指出,這時若能立即就醫,可通過安胎保住小生命。
懷疑2‧前置胎盤
他表示,“前置胎盤”是指因胎盤位置很低,甚至可能蓋住子宮頸口,導致無法自然生產。有此情況者,容易在懷孕后期出現出血的情況,不過,出血較不會合并疼痛,然而,有時出血過多,仍會危急胎兒及母親的生命。
若有前置胎盤狀況者,將以超音波檢查,避免因內診而誤傷胎盤,造成嚴重的出血。
懷疑3‧胎盤早期剝離
毛士鵬醫師說,“若出血又合并腹痛、從背部蔓延如撕裂般的疼痛,就要懷疑是否為 “胎盤早期剝離”。 由于胎盤供給胎兒養分,在正常情況下,胎盤會在胎兒分娩出后才隨著臍帶拖出,萬一胎盤提早分離,將嚴重影響胎兒的養分吸收,可能造成胎兒窘迫,甚至胎死腹中。
異常狀況3‧白色的奶酪狀
毛士鵬醫師說,當陰道分泌物為白色(或偏黃),且呈奶酪狀時,則可能是念珠菌感染所致,念珠菌感染通常會有搔癢的情形,而且會有明顯的塊狀分泌物,甚至還會感覺到外陰部有灼熱感,是陰部紅腫造成的。 他表示,這是一種霉菌,需要藥物治療。但孕期不宜用口服藥物,但改以局部使用的塞劑則沒問題,孕媽咪千萬不要擔心會影響胎兒健康而拒絕治療。
異常狀況4‧黃(綠)色伴隨臭味
當分泌物呈黃(綠)色,并伴隨如魚腥味的臭味,加上陰部有搔癢的感覺,多半是受到細菌感染了。毛士鵬醫師解釋:“由于無法培養出確認為何種細菌,也就統稱為‘細菌性’感染”。
‧若在第一孕期發現,可通過塞劑治療。
‧若在第二、三孕期發現,就要小心是否會有 “上行性感染”。一旦經陰道上行進入子宮,造成感染而引發 “羊膜炎”,問題可就嚴重了!毛士鵬醫師表示,這時就需要使用口服藥物或點滴性抗生素治療。
預防‧讓免疫力正常運作
毛士鵬醫師表示,由于懷孕后,陰道的酸堿(pH)值有所改變,若再加上免疫力下降,容易讓陰道內正常的菌種出現不平衡的生長,而使陰道受到細菌感染。他提醒,最好的預防方式莫過于 “以規律的飲食與作息,讓免疫力正常運作”。
對于孕前就有反復罹患陰道炎者,毛士鵬醫師建議,可考慮使用益生菌改善體內菌叢的生長,但是必須要使用四個月以上才可見到效果。至于已懷孕者,若想使用益生菌,要看是否適合孕婦使用。
常見改善方式的效果比一比
一般人也常會以下列方式試圖改善陰道分泌物的問題,是否有效與否請看毛士鵬醫師的說明:
Ok 穿棉質內褲
→棉質內褲透氣性佳、通風度好,可避免陰道處于潮濕悶熱的狀態。不過,建議內褲需與其它衣物分開清洗,穿著前,確認衣物曬干。如天氣陰濕缺少日照,可使用烘干機或吹風機,好讓衣物真的干了。
Ok 如廁擦拭方向由前往后
→細菌性的感染問題,常來自于如廁后擦拭方向不對所造成。由后往前擦,容易造成肛門的細菌感染到陰道或尿道,而引起相關感染問題,改以由前往后擦拭,有助于降低細菌性感染機率。
No 使用衛生棉墊
→許多人喜歡使用護墊吸收過多的分泌物,其實勤換內褲更為有效,只是難以執行。但毛士鵬醫師提醒 :“不得已使用護墊時,盡量每隔一至兩小時就更換一次,避免感染問題加重”。
No 使用陰道沖洗液
→很多人認為“用陰道沖洗液清除陰道內的細菌,才能保持清潔”,毛士鵬醫師表示,“因為每個人的酸堿值不相同,如果該產品的酸堿值與自己不合,往往造成反效果,讓好菌被壓抑,壞菌卻因此滋生”,他說,“不是每個人都適用這類產品,只要用清水、一般的水溫清洗外陰部即可”。他強調,“正常的女性分泌物具有保護物質,小心過度清洗私密處,反而容易增加婦科病感染風險”。
認識“羊膜炎”
子宮因細菌感染引起絨毛膜羊膜炎,簡稱“羊膜炎”。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發炎反應,誘發子宮收縮,而造成早期破水與早產,將對媽媽與胎兒造成不小的影響。
子宮內為何會感染細菌?可從兩條感染途徑說起,一是細菌經陰道上行進入子宮造成感染,發生率較高;二是母體可能有肺炎、腎臟炎等感染問題,因感染控制不佳,使細菌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胎盤,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毛士鵬醫師提醒,避免羊膜炎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孕期應特別注意陰道分泌物,若有分泌物過多的情形,且有異色及異味時,應主動告知產檢醫師以進行治療。
分辨“破水”與“分泌物”
有的產婦已經破水,而誤以為是陰道分泌物,如果比預產期提早破水,小心有早產的危險。因此,孕媽咪要會分辨兩者的不同:比起略帶黏稠性的分泌物,羊水清澈、無黏性,出現破水時,有如 “漏尿”的感覺。
下一篇:孕婦“秋乏”?多吃點豆制品能有效緩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在家曬太陽被流彈擊中一尸兩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