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8月10日,湖南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發生了一起產婦死亡悲劇。因媒體廣泛報道“湖南一產婦死在手術臺 主治醫生護士全體失蹤”在網絡和電視掀起了軒然大波。隨著事件的大范圍傳播,各方都有不同的觀點,罵醫院的、罵家屬的、罵媒體的、罵國家的……反正是各種罵,而事情的真相到現在也沒有明確。
針對這一事件,今天的【好孕學堂】帶大家了解一下產婦分娩時最不想、最不能遇見的6大高危分娩并發癥。這些危險雖然發生幾率并不高,但是致死率卻讓人嚇一跳。當然,小編并不是想恐嚇各位準媽媽,只是想讓準媽媽對分娩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準備,多一份淡定,提前發現,提前治療。
解讀奪命殺手--產婦分娩會遇見的6大高危并發癥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功能衰竭或猝死的嚴重的分娩期并發癥。
羊水栓塞是產科最兇險的并發癥,由于該情況在分娩前也常常不能預計,所以在分娩的過程中要嚴密的觀察產婦,尤其是在有胎死宮內、巨大兒,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宮收縮過強等情況存在時更要倍加小心。
發病率4/10萬~6/10萬,死亡率高達70~80%,雖然幾率低但是一旦發生就算治療也很容易引起產婦死亡。
羊水栓塞多發生在產時或破膜時,亦可發生于產后,多見于足月產,但也見于中期引產或鉗刮術中,大多發病突然,病情兇險。
發生需具備的基本條件:羊膜腔內壓力增高(子宮收縮過強或強直性子宮收縮);胎膜破裂(其中2/3為胎膜早破,1/3為胎膜自破);宮頸或宮體損傷處有開放的靜脈或血竇。
發生誘因:經產婦居多;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史;常見于宮縮過強或縮宮素(催產素)應用不當;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子宮破裂或手術產易發生羊水栓塞。
臨床表現:分娩破膜后,產婦突然出現煩躁不安、胸悶、呼吸困難、發紺、心率快、血壓下降、肺部濕啰音、休克及昏迷等征象。
治療原則:早診斷、早處理,以及早用肝素和及早處理妊娠子宮。
治療措施:抗過敏,吸氧,解除肺動脈高壓,抗休克,防治DIC,預防心力衰竭,防治多器官損傷,及時正確使用抗生素,及時的產科處理。
減少發生措施
1.人工破膜時不兼行剝膜,以減少子宮頸管的小血管破損。
2.不在宮縮時行人工破膜。
3.掌握剖宮產指征,術中刺破羊膜前保護好子宮切口上的開放性血管。
4.掌握縮宮素應用指征。
5.對死胎、胎盤早期剝離等情況,應嚴密觀察。
6.避免產傷、子宮破裂、子宮頸裂傷等。
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是指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期發生裂傷,為產科嚴重并發癥,威脅母兒生命。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
子宮破裂多發生于難產、高齡多產和子宮曾經手術或有過損傷的產婦。
根據破裂的原因,可分為無瘢痕子宮破裂和瘢痕子宮破裂。
發生原因:
①有引起梗阻性難產的因素:骨盆狹窄、頭盆不稱、胎位不正、胎兒畸形等。
②有子宮手術史、子宮病變。
③分娩期不正確使用縮宮素。
④難產手術操作不當,造成損傷。
臨床表現:
①先兆子宮破裂:
由于先露部下降受阻,產程延長,強有力的宮縮使子宮體部逐漸增厚變短,而下段被動拉長變薄,兩者之間形成一環形凹陷,并逐漸上升達臍部或以上,子宮外形呈葫蘆狀,稱為病理性縮復環。
產婦腹痛難忍,煩躁不安,呼吸急促,膀胱受壓過久出現排尿困難和血尿。子宮下段壓痛明顯,胎心改變。
②子宮破裂:
產婦突感腹部撕裂樣劇痛,隨之宮縮消失,疼痛暫時緩解,但很快進入休克狀態。同時,胎動停止、胎心音消失、宮口回縮。由于血液、羊水、胎兒的刺激,使全腹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移動性濁音(+)。
③子宮不完全破裂:癥狀、體征可不典型。
診斷完全性子宮破裂一般困難不大,根據病史、分娩經過、臨床表現及體征可作出診斷。不完全性子宮破裂只有在嚴密觀察下方能發現。個別晚期妊娠破裂者,只有出現子宮破裂的癥狀和體征時方能確診。
處理方法:
①先兆子宮破裂:立即抑制宮縮 :常用杜冷丁100mg肌注,然后準備手術挽救胎兒,防止子宮破裂。
②子宮破裂:立即組織搶救,糾正休克,盡快行剖腹取胎。
產后出血
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后出血。多發生在產后2小時內。
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居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其發生率約占分娩總數的2%一3%。
發生原因:產后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等。
產后子宮收縮乏力
產婦全身因素(產程延長、使用過量鎮靜劑、全身急慢性疾病),子宮局部因素(雙胎、巨大兒、子宮畸形、子宮肌瘤)使胎盤附著部子宮壁血竇不能有效閉合。
臨床表現:多發生于胎盤娩出后,血色暗紅或有血塊。出血呈間歇性,經按摩子宮后宮縮好轉,出血明顯減少。
也可表現為隱性出血。陰道外出血少,但血液積聚在陰道或宮腔內,此時宮底不斷升高且柔軟,推壓宮底時,有大量血塊和血液從陰道涌出,為宮腔內積血。
處理方法:
⑴腹壁按摩子宮。
⑵使用子宮收縮劑。
⑶宮腔內填塞紗條壓迫止血。
⑷子宮動脈結扎或子宮次全切除術。
胎盤滯留
在胎兒娩出后30分鐘,胎盤尚未娩出即稱為胎盤滯留。
臨床表現:
⑴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僅有部分自子宮壁剝離。
⑵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已完全剝離,多因為子宮收縮乏力或膀胱充盈,使胎盤滯留于子宮下段,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
⑶胎盤或胎膜殘留:
⑷胎盤粘連: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于子宮壁上,不能自行玻璃。
⑸胎盤植入:由于蛻膜發育不良甚至缺如,胎盤絨毛直接植入子宮肌層形成植入性胎盤。
⑹胎盤嵌頓:胎盤已剝離,子宮不協調性收縮形成痙攣性狹窄環,胎盤被嵌頓于宮腔內。
處理:
在無菌操作下,立即行人工剝離胎盤術,取出胎盤。
若有部分殘留者,可用大號刮匙刮除殘留組織。
植入性胎盤不易剝離者,應做好子宮次全切除術準備。
軟產道損傷:
原因:由于胎兒過大、助產手術不當,使會陰、陰道、宮頸甚至子宮下段裂傷。
會陰裂傷的臨床分度:
Ⅰ度裂傷:會陰皮膚及陰道口周圍粘膜裂傷,未及肌層,出血量不多。
Ⅱ度裂傷:會陰體肌層裂傷。
Ⅲ度裂傷:肛門外括約肌斷裂,甚至累及直腸前壁。
處理:檢查并暴露裂傷部位,及時縫合止血,防止產生血腫。
凝血功能障礙
原因:產婦患有出血傾向疾病或妊娠并發癥,可影響凝血或導致DIC,引起產后出血不凝而不易止血。
治療原則:去除病因,糾正休克。使用藥物改善凝血功能,輸新鮮血液。
胎膜早破
胎膜在臨產前破裂者,稱為胎膜早破。
原因:胎位不正或頭盆不稱;雙胎、羊水過多;妊娠后期腹部創傷、性交或胎膜感染。
臨床表現:
⑴孕婦自覺突然有液體自陰道流出,時多時少,斷斷續續,外陰可見液體沾濕。陰道檢查觸不到羊膜囊,上推先露部見有液體流出,流液中混有胎脂。
⑵pH測定:陰道液pH≥7.0時,說明胎膜破裂。
⑶陰道液涂片檢查:吸取陰道后穹隆液體鏡檢,可見羊齒狀結晶,或染色后見胎兒上皮細胞集毳毛。
處理措施:
根據孕周和胎兒情況而定。
妊娠未足月,胎兒未成熟,可先用期待療法至孕35周。包括臥床、抬高臀部或側臥防止臍帶受壓或脫垂;給予地塞米松促進胎兒肺成熟,應用抗生素和子宮松弛劑抑制子宮收縮。在嚴格的無菌條件和嚴密監護下繼續妊娠。
妊娠36周以上者,以盡快終止妊娠為宜。無頭盆不稱、胎位異常和臍帶脫垂等,可等待自然臨產,如觀察24小時無宮縮,應給予引產。如有宮內感染或胎兒宮內窘迫,無論胎齡大小,均立即剖宮產結束妊娠。
臍帶脫垂
胎膜破裂后,臍帶脫出于陰道或外陰部,稱臍帶脫垂。
胎膜未破裂時,臍帶位于先露部前方或一側,稱為臍帶先露(或隱性臍帶脫垂)。
發生原因:
凡引起先露銜接不良,留有空隙的因素均可導致。如異常胎先露、頭盆不稱、羊水過多、雙胎、早產、臍帶過長等。
臨床表現:
胎心率改變:加快、減慢或不規則,變換體位或抬高臀部后可緩解。
未破膜時,行陰道或肛查,可觸及搏動的條索狀物;若已破膜,陰道檢查可觸及或看到部分臍帶。
胎心電子監護:有變異減速,說明有臍帶受壓的情況。
處理:
一旦發生臍帶脫垂,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胎死宮內,并增加手術產機會。
①臍帶有搏動,說明胎兒存活,應立即行手術結束分娩。
②胎兒已死亡,可等待自然分娩。
羊水異常
足月時,羊水為半透明、乳白色液體,可見少量的胎脂等物質。如果胎兒發生缺氧,可使胎兒的肛門括約肌放松,使胎糞排入羊水中,羊水呈深綠色,黃綠色,或棕黃色,如果發生破膜,可直接從流出的羊水中觀察到羊水顏色是不正常的,如果胎膜未破,醫生通過使用特殊的器械,可看到羊水的狀況。
只要羊水中存在有胎糞,就表明羊水是異常的。在產程中,若發現羊水中有胎糞,一定要小心地觀察胎心的情況,如果胎心也同時不正常,胎兒由于缺氧出生時發生抑制的可能性較大。
即使胎心正常,如果羊水中的胎糞較多,為深綠色時,或羊水有胎糞并黏稠時,胎兒吸入了這樣的羊水到肺中,容易發生胎糞吸入性肺炎或更為嚴重的情況,都需要及早地終止妊娠。當發生羊水異常時,醫生會根據產婦產程進展的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方式,如子宮口已開全,可從陰道盡快地娩出胎兒,如果子宮口開得很小,只能剖宮產分娩胎兒了。
下一篇:分娩麻醉,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分娩時使用麻醉有啥好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