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轉眼,我來到挪威已9個月了,女兒伊伊也快15個月了。我經歷了獨自帶孩子,適應這里的生活,伊伊也經歷了斷奶、獨睡、爬、站、走、上幼兒園一系列的過程。在這當中,我發現了挪威人和中國人帶孩子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經歷了中國和挪威兩種不同的育兒觀念,現在和大家探討一下,希望能在幫助媽媽改變育兒觀念方面提供一些建議。
懷孕不是病
在歐洲人心目中,一對男女結婚了并不能算一個家,得有了孩子才是真正的家庭。很少有女性是因為擔心身材走樣不要孩子的,因為挪威人喜歡吃魚和蔬菜,而準媽媽不會因為懷孕猛吃猛補,也不會間斷原來喜歡的運動,自然不會過胖,生產一般都很順利,恢復也快。
而在國內女人一旦害喜,全家人驚動,外婆來做飯,奶奶來送餐,全家人像保護國寶一樣養出一個胖媽媽,媽媽長個三四十斤,孩子長個七八斤不少見。在挪威,沒有的事兒!外公外婆奶奶爺爺打打電話,關心一下就夠了,沒有什么特殊照顧,自己仍然去上班,平時一樣做家務勞動。
這里除了吃葉酸和鈣片,沒有其他特別要補充的。食物方面,為了孩子營養以及媽媽以后身材恢復,高蛋白少油少鹽少糖。運動,除了前3個月不要劇烈運動以防流產,6個月以后不要干重活以防早產,其他一切如常,每天走路開車,夏天游泳,跑步,騎車,冬天滑雪都照舊繼續。
生產像是迎接新生兒的家庭聚會
挪威醫療條件好,都是一個產婦一個產房,爸爸一定會在媽媽身邊陪伴,迎接孩子到來,很多爸爸會攝像拍照,剪臍帶。當然朋友、父母也可以一起來到產房,一起等到家庭新成員的到來。這樣的生產更像是一場家庭聚會,更表現了一個家庭的溫暖。
誰來帶孩子
1歲以前,挪威都是媽媽爸爸親手帶孩子,不會像國內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來帶。父母自己做主帶孩子,少人插手參言,也減少了意見分歧,增加了孩子對父母直接的信任感和直接交流的機會。
挪威人也不會請保姆,挪威是世界上物價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人工很貴,一般是100克朗(合人民幣130元)一小時計算,就算是公司總裁級別的人也不會請保姆帶孩子。
當然,挪威爸爸樂于幫忙,爸爸給孩子洗澡送孩子上學,買菜準備晚飯,陪孩子散步是“上了書”的家庭分工。
1歲以后,孩子就可以進去幼兒園,按規定一個老師照顧4個孩子。相比國內3歲才進幼兒園,這里的孩子可以更早融入集體,參與社交,獨立自理,父母也可以更早恢復原來的工作。
嬰兒硬件設備的配置
挪威一個人帶孩子沒人幫忙,一定要有很方便的硬件設備,車,尿布臺,餐椅,車用安全座椅……幾個大件雖然花錢不菲,但是物有所值。
比如防風雨避震的大童車,大概要5000克朗一輛,可以用到孩子3歲,可以讓孩子不論刮風下雨都出去散步,孩子哭鬧,媽媽也不可能一直抱著搖 晃,就推出去,在車里晃悠晃悠,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孩子就睡了。媽媽也可以每天出去散步,鍛煉身體。還有輕便可以折疊的傘柄車,方便媽媽帶孩子一起出去旅 行,還有大輪子的運動車,方便爸爸邊跑步邊推孩子,雖然都是2000克朗以上,但是有了這些設備,父母不用改變太多他們原來的生活方式,可以帶著孩子做他 們原來喜歡的事情。齊腰高的尿布臺洗澡臺,大概1300克朗左右,不用彎腰,直接放水,方便媽媽站著給孩子洗澡換尿布。挪威設計的可以用到10歲的安全餐 椅,1200克朗一個,從7個月起,孩子會坐了就可以給孩子用,有10個臺階可以調整,安穩地坐著,方便孩子和父母一起用餐,學會自己吃食物。還有一樣非 常重要的東西-車用安全座椅,1700克朗左右,有了它,一個人也可以帶孩子出門,孩子呆在安全座椅里,安全又舒適,就不用像在國內得有人抱著孩子坐車。 如果大人抱著孩子,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急剎車,抱孩子的成人的沖擊力都壓在孩子身上,是非常非常危險的。挪威規定,5歲以下孩子乘坐沒有嬰兒安全座椅的汽 車,罰款500克朗。
育兒顧問
在挪威,從孩子出生開始,健康站就會聯絡所有該區當月出生的孩子的媽媽成立“mamagroup”大家每周定期帶孩子一起聚會,喝咖啡吃午 飯,或者到家里做客,交流育嬰心得,比較孩子的發育進步,讓在家帶孩子的媽媽也覺得并不孤單,沒有與外界脫節,互相鼓勵,減少不必要的擔心,孩子也多了很 多同齡的朋友。
如果孩子生病,也可以及時聯系家庭醫生,安排就診。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家庭醫生,方便醫生一直跟蹤了解每個人的健康情況。
培養孩子獨立從小開始
從小嬰兒開始就要培養孩子的心理獨立,不要什么都靠媽媽抱著哄著。比如,新生寶寶愛哭,如果吃飽了喝足了尿布也換了,挪威媽媽會覺得哭是有益的鍛煉,如果哭聲不對了,媽媽也會趕緊抱抱安撫的,但是不會像中國媽媽那樣搖晃哄睡。
孩子2個月開始獨睡一個房間,千萬不要讓孩子習慣和父母一起睡大床,那樣至少要睡到4歲,而且,因為父母打呼嚕,孩子夜啼,大家的睡眠質量都會 受到嚴重影響。分了房間睡,媽媽也不用老是因為孩子一響動就驚醒去看孩子,實際上,這樣也容易驚醒孩子。還有個好處就是爸爸媽媽的夜生活也可以盡早恢復原 來的樣子。
別把孩子當玩具,從3個月孩子會抬頭開始,不要老抱著孩子玩,讓她自己趴在羊毛毯或者游戲墊上玩,自己找玩具,多趴,有助于幫助孩子背部骨骼的發育,以后才會更好地爬或者走,而且,孩子會比較習慣自己玩,不纏大人。
6個月開始不喂夜奶,讓孩子一覺到天亮,因為,長時間連貫的睡眠才有助于腦部發育。雖然剛開始,孩子習慣了媽媽夜里來喂奶,夜里要醒會哭,如果 哭了媽媽還不來,就會鬧。但是,孩子夜里哭了,媽媽忍住不喂,讓她哭幾聲,一般一星期以后孩子也就習慣夜里不吃奶了。因為6個月的孩子,已經開始添加輔食 了,一般睡前喂飽了米糊,夜里要吃奶就只是心理需求而非生理需求了。
食物的變化循序漸進
堅持母乳喂養,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挪威的媽媽都是自己哺乳,而且盡量堅持到一歲。
8個月到1歲之間斷奶。到了要斷奶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斷奶前就得每周兩次讓孩子習慣奶瓶,開始斷奶是每周少喂一次母奶,讓爸爸喂一次奶瓶,這樣一個月內慢慢斷掉的。如果像國內那樣,硬餓孩子1天,孩子會受到很大的傷害的,得多給孩子一下時間和耐心。
一步一步,孩子的飲食向成年人過渡。奶不是孩子惟一的食物,從4個月開始,隨著月份添加不同的輔食,孩子的營養需要可以得到更大的滿足。從4個月到1歲半,超市都有不同月齡的兒童罐裝食物銷售。媽媽來不及自己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直接買來喂,非常方便。
有時間的媽媽會常常給孩子做輔食,4個月開始用勺子初嘗吃果泥蛋黃,喝果汁,6個月開始一定要開始添加輔食,米糊肝泥,8個月開始吃肉類,啃面 包,1歲以后食物可以加點兒鹽,到了一歲,孩子就不再是嬰兒,而是可以和大人同桌共餐的成員了,可以啃面包黃瓜番茄,拿著勺子自己慢慢學著吃面條米飯,自 己捧著杯子喝水。
發育快慢不是競賽
父母的心態要平和。國內有的父母喜歡看到孩子發育比別人快,認為那樣就好,其實別逼孩子,它有根據自己的身體發育條件來決定進步快慢,晚些都正常的。在身體條件還不不夠強壯時,去勉強達到那些早發育的標志,對孩子來講是很危險的。
挪威父母很驚訝一件事情,為了不用紙尿布,有的中國媽媽給1個月的孩子就把尿把便,這些都是過早要求孩子提高神經控制能力的,對孩子壓力很大,以后孩子還是會流尿的。而且,這樣也增加了父母洗尿布衣服的工作,帶孩子享受樂趣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
其實比較了這么多,我覺得,放寬心享受孩子的樂趣,比操心孩子怎么長大更重要。有了孩子事情多是真的,但是平衡自己的心理,科學安排時間和細 節,找尋一下有效方便的育兒辦法,讓一些無謂的工作減少,留多些時間和孩子嬉戲交流,那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孩子的歡笑,才是我們得到的最實際的回報,最現 實的快樂,也是我們當初要孩子的初衷! (阿利)
下一篇:中國孕產婦頭牌殺手是產后出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分娩遠非“天下第一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