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要素一:胎寶寶順娩的必經之路——產道
胎兒離開母體所經過的通道稱為產道,由軟產道和骨產道兩部分構成。骨盆構成了骨產道;子宮口、陰道、外陰構成了軟產道。胎兒在母體子宮中生長的時候,骨產道和軟產道都嚴密封鎖著,以阻止胎兒出來。當分娩啟動后,軟產道周圍的肌肉和韌帶變得柔軟易伸展。軟產道和骨產道都努力擴張以使胎兒通過。骨產道的寬窄,并不都能從外觀看出來。醫生測量的是體內看不見的骨盆入口和出口,其尺寸與胎兒頭顱大小相比較,決定胎兒是否能夠順利通過。骨盆入口近乎圓形,但前后徑略比橫徑小。入口后半部寬大,前半部呈圓形。中骨盆側壁垂直,坐骨棘不顯露。第一骶椎前上緣是骨盆內測量的一個重要標志。
骨盆出口在左右恥骨下端相連處, 形成70~100度圓拱形角。有的孕婦骨盆呈男性型、扁平型、類人猿型或混合型,可能會因骨盆入口或出口狹窄而影響胎頭通過。胎兒首先擴張并經過骨產道,骨產道打開的過程是比較疼的。軟產道是否影響胎兒順利娩出,有時并不能提前預測。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因會陰堅韌而使第二產程受阻。會陰堅韌多見于初產,年齡比較大的孕婦。會陰伸展性比較差,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受阻,這時助產士或醫生多會為產婦做會陰側切。
有的產婦有比較嚴重的外陰水腫,也會影響胎頭的下降。有嚴重外陰水腫時,醫生多會讓產婦用50%的硫酸鎂熱敷。有重癥妊高征、嚴重貧血、心臟病及慢性腎臟病時,在有全身水腫的同時,可有外陰水腫。
有的產婦子宮頸比較堅韌,擴張不好,醫生可能會給產婦做局部封閉,以使緊張的宮頸松弛。有的產婦在孕前因宮頸疾病接受過治療,如宮頸糜爛時的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時的電灼等,可能會影響子宮頸順應性(分娩時子宮頸擴張能力),但妊娠后多能軟化不影響分娩。
胎頭位置不正,宮縮不協調,產程過長等,都可引起宮頸水腫而使宮頸擴張阻滯。出現這種情況,醫生多會給產婦進行宮頸封閉,以減輕水腫。
有兩種宮頸水腫,產婦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加以避免:有的產婦因有排便感,總是坐盆或蹲著,這樣可引起宮頸水腫;還有的產婦距離分娩還早時,就頻繁屏氣,也會引起宮頸水腫。知道這兩點,就要注意了,總是有排便感是胎頭壓迫盆腔造成的,不要老是蹲衛生間。醫生沒有告訴你屏氣時,不要過早屏氣。
由于腹壁松弛、駝背、身高不足、骨盆傾斜度過大等原因,可使孕婦子宮過度前傾,稱為懸垂腹,妨礙胎頭入盆。所以在孕期醫生多會建議用腹帶包裹腹部加以糾正。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軟產道即使對胎兒娩出有影響,通常情況下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
即使醫生無法預測你的軟產道是否能夠使胎兒順利娩出,你也不必擔心,在分娩過程中醫生會妥善解決出現的問題。
要素二:推動胎寶寶的原動力——宮縮
當分娩機制啟動后,子宮會發生有規律的收縮,呈陣發性,從宮底開始向宮頸口推進,似波浪狀,使宮口逐漸打開,并擠壓胎兒向宮頸口前行,同時壓迫胎囊,使胎膜從子宮壁開始脫落。被擠壓的胎囊不能承受壓力而破裂——破水,胎兒伴隨著羊水的流出通過產道。
子宮陣縮持續時間:子宮一次收縮分“加強”、“頂峰”、“減弱”三步。完成這三步就是子宮一次陣縮時間。如果醫生問你宮縮一次持續多長時間,指的就是這三步完成的時間。
子宮陣縮間隔時間:子宮經過一次陣縮后,進入休止時間,等待下一次陣縮的開始。從一次陣縮結束,到下次陣縮開始,這一段時間是陣縮間隔時間。如果醫生問你多長時間宮縮一次,指的就是這段休止的時間。
宮縮來臨:絕大多數孕婦都能明確地感受宮縮來臨的時刻,因為宮縮會引起孕婦腹痛,宮縮停止,腹痛就會消失。可以說宮縮引起的腹痛具有戲劇性,說來就來,痛得很,說走就走,一點也不痛了。
但接近分娩時的腹痛,宮縮間歇時間更短。有的孕婦不能明確地告訴醫生宮縮持續時間和間隔時間,多半是由于宮縮時不伴有典型的腹痛,而是腹部酸脹感,或恥骨痛、腰痛、骶尾痛,或哪里也不痛,說不出哪難受。這是很少見的,但確實有這種情況。不要緊,這樣的孕婦可以用手摸著腹部,肚子硬硬的,緊緊的,腹肌非常緊張,就是宮縮來臨了。肚子變軟變松,宮縮就停止了。
臨產開始,每次子宮收縮持續約30秒,間隔時間約10分鐘。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變強,每次可持續30~90秒,一般持續1分鐘。直到分娩,每次宮縮時間大多不超過1分鐘。宮縮間隔時間也逐漸縮短,從不規律宮縮到每10分鐘一次,直至2~3分鐘一次,但不管間隔時間多短,都有一定的間隔時間,這對胎兒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宮縮不休止,子宮肌纖維就不能休息,子宮和胎盤循環就不能恢復,胎兒就會缺血缺氧。
如果你的宮縮持續不斷,沒有間歇,要及時告訴醫生。但這種情況并不多見,比如你正在滴注催產素。子宮收縮有其一定的自主性,會正常地陣縮和休止。如果宮縮間隔時間過短,1~2分鐘,你可能感覺不到間歇,但只要感覺不對勁,就要告訴醫生,由醫生來幫助你判斷。
要素三:胎寶寶自己的努力
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對于能否順利分娩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胎頭朝下。為了順利通過產道,胎兒的頭骨發生變形,使胎頭盡量變長變小;同時,為了適應彎曲迂回的產道,胎兒在向前推進時會旋轉頭和身體。
B超提示胎兒雙頂徑大,醫生說胎兒頭比較大,孕婦就開始擔心起來。其實,胎頭是否能夠順利娩出,并不單單取決于胎頭的大小,胎頭是大是小,是相對于媽媽的骨產道而言的。胎兒的頭不大,但媽媽的骨產道窄,不足以使胎兒的頭通過,這時胎頭相對于媽媽的產道來說就大了。胎兒頭比較大,但媽媽的骨產道足以使胎頭通過,這時胎頭相對于媽媽的產道來說就不大了。
有的孕婦問,會不會因為在孕期補鈣,而使胎兒的頭顱骨過硬,給分娩帶來困難呢?孕期正常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是必要的,懷孕后比非孕期需要攝入更多的鈣劑。通過食物不能攝入足夠的鈣時,就要通過其他方法補充,這不會使胎兒顱骨變得異常堅硬或骨縫閉合。
胎頭確實是胎兒身體最大的部分,也是受產道擠壓后縮小最少的部分,所以是最難娩出的部分。但決定胎頭是否能順利娩出的因素,并不是顱骨的硬度,而是分娩時胎頭的位置(胎先露)、顱骨的變形、骨產道的寬窄和胎頭大小,還有其他因素。
顱骨的變形:顱骨與顱骨之間有一些縫隙,在胎兒和嬰兒期是分開的,由膜相連接,骨與骨之間有少許重疊,在壓力下有一定覆蓋度,為胎頭的變形能力。
要素四:產婦的狀態——自然分娩的勇氣
孕婦的狀態對是否能順利分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娩時刻的到來,不但給孕婦帶來喜悅和期盼,還可能帶來恐懼和擔憂,宮縮可能會影響孕婦的休息和飲食,使孕婦變得焦躁,加上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很容易引起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導致宮縮無力,產程延長,使本來可以順利的分娩,變成了難產,甚至實施手術產。所以,孕婦本人、丈夫、周圍的親人都應認識到這一點,從思想上解除恐懼和擔憂,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對待分娩。
如果你決定了自然分娩,就要正視宮縮帶給你的不適和疼痛,把它視為你一生中最難得,也許是唯一的一次分娩體驗,相信自己能把寶寶順利生出來,以母親特有的堅強迎接寶寶的到來。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可事先和醫生商量,是否采取無痛分娩。分娩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你應該告訴自己:我選擇了自然分娩,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是對我做母親的第一個考驗,我一定會戰勝疼痛。抱有這樣的心態,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宮縮來臨時,你就數著宮縮時間,因為寶寶在向終點沖刺,正在用他的頭拱開媽媽的骨盆和宮頸口。你滿腦都充滿了寶寶的樣子,為寶寶加油助威,會減輕疼痛的感覺。如果宮縮停止了,寶寶正在暫停休息,你也要抓緊時間休息,盡量讓自己吃些東西,保證有足夠的能量把寶寶生出來。
下一篇:產后性和諧:愛寶寶更愛丈夫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后第4周新媽媽有哪些變化?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