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Toni:孩子8 個月,私立醫院出生
Hedy:老大4 歲,公立醫院出生;老二1歲,美國私立醫院出生
Joy:孩子4 歲,公立醫院出生
對于很多準媽媽來說,在當媽這條路上需要做出的第一個重大選擇,大概就是在哪里完成生寶寶這個歷史性的任務。有人說公立醫院好,專業、權威、便宜,讓人心里踏實;也有人說私立醫院好,清靜、溫馨、周到,讓人心里舒服。三位媽媽,三種不同的經歷,正在糾結的你,又會心儀哪一種呢?
去私立,就圖個舒服
早在幾年前,去私立醫院生寶寶貌似還是個挺貴族的選擇,不過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準媽媽選擇了私立醫院,因為一提起公立醫院的就醫環境和醫護人員態度,那可真是個個都有一肚子的苦水。
Toni:其實我開始是選擇的公立醫院,很有名的一家婦產醫院,正趕上醫院改建,沒有停車位,每回去找車位就得半小時。最逗的是碰上個好心的警察,他說:看在孕婦的份兒上,你就壓馬路牙子停上去吧,我不給你貼條。
Hedy:我第一個孩子是在公立醫院生的,跟Toni同一家。我覺得吧,醫院老,設施差一點、人多一點,都還可以理解,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醫生從頭到尾給你個冷臉。每回產檢恨不得排一上午隊,看幾秒鐘。醫生也不問你什么,你要是問醫生什么,他們也不答,就給攆走了。到頭來還得安慰自己,人家要是問我就說明我哪兒不好了,人家不問才說明我都正常,只有這樣才能心理平衡。
Toni:對,說起做B超,我在私立醫院檢查,每回做都是想拍多久就拍多久,我覺得什么時候滿意了才會結束,不催你。有一回拍四維,因為胎位問題,拍不到正面,醫生就讓我先出去走走,回來接著拍,就這么走走拍拍,拍了一上午。公立哪兒可能啊,后面好幾十人在等。我有個朋友,就為了人少圖個清靜,明明家就住在婦產醫院旁邊,愣是跑到一家傳染病醫院建檔去了。
Joy:你這朋友膽子也太大了,我覺得我還挺幸運的,雖然是在公立醫院生的,但是因為找了熟人,直接聯系了婦產科主任,每回就直接去住院部檢查,都沒怎么去過門診,看門診排的大隊,真是心驚啊。
Toni:人多大夫也忙,態度自然就好不了。我懷孕期間,有一次因為做瑜伽,腎結石掉到了輸尿管里,疼得不得了,當時去一家很大的公立醫院查,先是支使著我們主樓、配樓跑了好幾趟,看腎結石那科因為我是孕婦不收我,讓我去婦產科,在婦產科讓我躺著,躺了半天也沒人理我,氣得我就不看了,又回到了私立醫院。反正到哪兒都是疼,還不如讓我在個舒服點兒的地方疼。
Joy:那私立醫院能看得了婦產科之外的病嗎?
Toni:說來也巧了,這家私立醫院負責我的那個大夫說她老公是協和專門看腎結石的,就幫我問了一下,給了我很多幫助。
Hedy:嗯,私立醫院就是態度好,讓人舒服。我在美國的私立醫院生老二,產后是母嬰分離的,也是為了產婦好好休息,但是你想什么時候看孩子,都可以打電話叫他們把孩子抱過來,想待多久都可以。有一回我打電話好半天他們也沒抱過來,我就有點生氣,就投訴了。后來醫生護士來到我病房,拉著我的手跟我道歉。他們非常怕投訴。我當時就感覺自己還挺被尊重的。本來嘛,生孩子內分泌就是有變化的,易感,醫生護士要是再不耐煩,我們多委屈啊。
論醫術,還得說公立
看三位媽媽聊得熱鬧,你恐怕會想,天哪,公立醫院好可怕,是不是一定要咬咬牙多花些錢去私立了?先別急,媽媽們的話題還沒聊完。
Toni:說了半天私立醫院環境好、態度好,但事實上我在那兒是經歷了驚魂的。當初我去這家醫院是沖著在那兒坐診的老專家去的,我一個朋友就是她給剖的,說特別好。可是我生那天,專家沒上班,另一個接診的醫生沒按照專家當初說的給我打催產素,只破了羊水就讓我生。結果生了兩天也沒生出來。當時羊水都不多了,我和家人堅持要剖,那個醫生在極不情愿的情況下給我剖了,就在我躺在手術床上的時候,她還在對我說:“我把你肚子打開看看,看看到底什么情況順不出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就是給你剖開了也要讓你順出來!”結果打開
之后發現,宮口已經腫得很厲害,寶寶的頭根本進不去,胎位已經變成橫的了。
Joy:你這個太危險了,其實論醫術,還得說公立。公立有國家的投入,可以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是那么多年積累下來的,所以醫療設備和醫生能力都要好很多。
Toni:是啊,我寶寶在私立醫院拍X光片,沒有兒童專用的機器,我老公只好抱著寶寶進去拍,也沒讓穿防護衣。
Joy:你寶寶怎么剛出生就拍X光片?
Toni:唉,別提了。寶寶因為前面說的那個情況,嗆了羊水,出生兩天來一直吐,我們就叫醫生來看寶寶為什么總吐,他給寶寶稱體重,稱完就很緊張地說,體重掉了超過30%,就抱走了,又灌腸又洗胃又打點滴,然后就送進ICU了,還不讓家屬進。后來才知道,是醫生把寶寶生下來的體重記錯了,其實當時掉秤完全是在合理范圍。那醫生自己也承認失誤了,所以我們出院的時候因為這個還打了個折。
Hedy:唉,再打折那孩子也是受了罪了啊,所以說我生我家老大的時候,沒考慮私立,雖說也知道他們條件好,但如果遇到疑難雜癥,還是得送到婦產醫院,所以我干脆就在婦產醫院生,安全。再說,我有生育險,能報銷,在公立生全算下來也沒多少錢,我何必要去私立花那個高價呢。
假如讓我再生一個……
很多媽媽說過,生過一個寶寶,自己就變成婦產科專家了,好不容易攢下的經驗,要是無用武之地就太可惜了,就像Toni說的那樣:我一定要再生一個!
Toni:我已經想好了,生二胎就去協和。其實當時我鬧腎結石的時候,本來就可以轉過去的,但是因為離家遠就沒轉。現在想想,還是應該去綜合性的大醫院。而且再生老二肯定年齡大了,并發癥會更多,在私立醫院還是讓人不放心。
Hedy:哎呀,我跟你正好相反,我是生老大時候在公立醫院折騰怕了。我那會兒每次去產檢都是在黃牛那兒花好幾百買個號才能看上,而且生完之后不讓家屬陪床,每天只有兩小時探視時間。有個護工管,但是大晚上孩子哭得不行,我也動不了,護工還慢吞吞地,弄得我心急如焚地也在那兒哭,簡直是慘絕人寰。我當時就說,如果生老二的話,絕不會在這兒生了。
Joy:你家老二在美國生的,肯定條件好吧?對了,是不是像《北京遇上西雅圖》那樣?
Hedy:你還別說,那電影拍的真是挺有生活的,我老公說他看前半部分的時候覺得簡直就是紀錄片,特別真實。美國醫生和醫院是分開的,醫生帶你去哪家醫院生也算是給醫院帶來生意,所以好的醫生也會被醫院重視,醫院的護士也會對產婦特別好,比第一次的好太多了。
Toni:而且你這個投資回報高呀,孩子長大可以有美國國籍。
Hedy:現在很多人聽我說15萬在美國生都覺得特便宜,這里面還包括我老公去陪我的機票錢,還有坐月子的錢。
Toni:不過到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個價位,而且像我家里的老人就不同意,說好好的中國人干嘛非跑美國去生孩子。
Joy:所以說嘛,生孩子每個人會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來選擇,比如說在懷孕期間有高血壓心臟病什么的,肯定要到大的綜合性醫院。但如果你自己條件比較好,年輕,在孕前又做了很多功課,經濟實力又允許,就可以選擇私立。私立畢竟環境好,服務好,更人性化,產婦的心情會特別好。不過像我當年在老家生孩子,二線城市,不像北京醫療資源這么豐富,私立的就更聘不來好醫生,所以基本算是別無選擇。
Toni:嗯,還有啊,私立的一些服務也不太合理,像我后來去帶寶寶打疫苗,同樣的藥,私立的比公立的貴一到兩倍,這個就完全沒必要了,所以我們后來也沒在那兒打。下
下一篇:產后“第一次”寶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后月經沒來需要避孕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