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核心提示:新生兒黃疸在我國相當常見,足月嬰兒在第1周時,約50%有黃疸;早產(chǎn)兒出現(xiàn)黃疸的比例,高達80%,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屬于“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接受治療自然就會轉好。少部分的則為“病理性黃疸”。這時父母就應提高警覺,并注意是否為膽汁滯留癥、膽道閉塞等問題引起,及時送寶寶去醫(yī)院診治。
寶寶的誕生總能給家人帶來無盡歡樂。但是,如果新生寶寶出現(xiàn)了黃疸,還一直不退,就會令全家陷入擔心之中了。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后都會出現(xiàn)輕重不同的黃疸,這是由于新生兒血中膽紅素產(chǎn)生較多,而肝臟功能還沒發(fā)育完全,膽紅素不能被及時代謝出去,導致血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表現(xiàn)為額頭、胸部、四肢的皮膚以及白眼珠等部位發(fā)黃。
新生兒黃疸過高或持久不退警惕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出現(xiàn)在出生后2~3天,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14天后基本安全,早產(chǎn)兒持續(xù)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癥狀。若寶寶出生后24小時即出現(xiàn)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xù)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復出現(xiàn)或出生后一周至數(shù)周內才開始出現(xiàn)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不屬于疾病,屬于新生兒時期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對寶寶健康沒有影響。病理性黃疸屬于疾病狀態(tài),不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較差,除了造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外,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
如何診斷和應對幾種新生兒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由于胎兒在宮內低氧環(huán)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后,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xiàn)黃疸現(xiàn)象。
診斷: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現(xiàn),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2-3周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chǎn)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xiàn)得較早、較高,持續(xù)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應對: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孩子沒有什么不適,一般情況下,不需治療。
母乳性黃疸:因寶寶吃母乳而發(fā)生,新生兒黃疸中約1%為母乳性黃疸,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推測可能是因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使膽紅素在腸道重吸收增多而引起。多于生后3-8天出現(xiàn),1-3周達高峰,6-12周消退。
診斷:寶寶吃母乳,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應對:出現(xiàn)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也無發(fā)燒和食欲不好的癥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出現(xiàn)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消退一些后,可以繼續(xù)喂母乳。若確定為母乳性黃疸,母親應注意少食含黃色色素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桔子等,禁食辛辣刺激性及生冷食物。如果黃疸嚴重,就需要采取人工照射藍光等方法進行治療。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xiàn),且逐漸加重。
應對: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癥狀,只要采用光照療法即可。嚴重者早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換血治療。
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fā)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
診斷:生理性黃疸后持續(xù)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xiàn)持續(xù)性黃疸。
應對:查明感染原因,對癥治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黃疸嬰兒的孕婦,產(chǎn)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tài)變化,并采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在分娩時應加強監(jiān)護,產(chǎn)后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jiān)護,一旦出現(xiàn)癥狀及時治療。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
診斷:寶寶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現(xiàn)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yōu)闇\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應對:謹遵醫(yī)囑,對癥治療。
新生寶寶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
寶寶出生后,按照醫(yī)生的要求盡早喂養(yǎng),讓胎便盡早的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凈膽黃素就會經(jīng)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huán)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多。
怎樣看胎便是否排干凈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yōu)辄S色胎便就是排干凈了。另外一點就是要給新生寶寶充足的水分。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觀察新生寶寶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寶寶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shù)不足,有可能新生寶寶的液體攝入量不夠。小便過少不利于膽黃素的排泄。在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量情況下,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fā)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
新生寶寶出現(xiàn)黃疸,家長該如何護理?
1.黃疸不重的新生寶寶,多曬太陽,也能起到退黃的效果。但要注意幾點:要在陽光充足時隔著玻璃窗給寶寶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體皮膚,接受更多陽光照射,注意不要著涼;注意保護眼睛和會陰部;照射時間以上下午各半小時為宜,注意變換體位,以免曬傷。
2.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寶寶沒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家長發(fā)現(xiàn)黃疸不要著急,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喂養(yǎng),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膽紅素從大便排泄。家長也需特別留意吃奶不好及饑餓可能使生理性黃疸加重延長。
3.若寶寶出現(xiàn)以下癥狀,例如活動力軟弱,食欲減弱,嗜睡、嘔吐、發(fā)燒等現(xiàn)象時,應立即就醫(yī)。
4.平時要密切觀察寶寶的黃疸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馬上及時送醫(yī)院診治。
小知識:膽紅素的檢測數(shù)值是判斷黃疸類型和程度的重要指標
總膽紅素的正常值是5.1~19.0μmol/L
-判斷黃疸程度:
一般來說小于34μmol/L的黃疸,視診不易察出,稱為隱性黃疽
輕度黃疽:34~170μmol/L
中度黃疸:170~340μmol/L
高度黃疸:>340μmol/L
-判斷黃疸的類型
溶血性黃疸:一般<85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20%
肝細胞性黃疸:一般<20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35%
阻塞性黃疸:一般>34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60%
下一篇:分娩過程中被感染,新生兒患上敗血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PKU患兒,早篩早治就是正常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