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家長看到“高危兒”這個名詞后,都會望文生義,很擔心自己的寶寶發(fā)育不良。正確認識高危兒,加強出生后的干預能夠有效降低高危兒的發(fā)育缺陷,我們請鮑秀蘭教授為家長系統(tǒng)講解一下,你應該了解的”高危兒“知識。
什么是高危兒?
高危兒是指嬰兒出生前后由于各種疾病引起腦損傷,可以引起輕重不等的后遺癥,如腦癱、智力低下、視聽障礙、癲癇等。高危兒也包括先天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后天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和行為問題。
哪些疾病可引起腦損傷?
引起腦損傷的主要疾病有早產兒腦白質損傷、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胎兒和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遺傳代謝性疾病和新生兒低血糖腦損傷等。
1.早產兒腦病
早產兒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兒。早產兒愈早出生,即胎齡越小,發(fā)育越不成熟,新生兒期發(fā)生疾病越多,腦損傷越嚴重。最常見有呼吸窘迫綜合征、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窒息、感染、低血糖和營養(yǎng)不足等,這些都影響大腦的正常發(fā)育。
早產兒腦損傷可表現抵抗力差,容易發(fā)生感染,或出現對稱性痙攣性下肢癱、、上下肢癱瘓和智力低下,并可有視聽障礙和癲癇。
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于新生兒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后血液循環(huán)氣體交換發(fā)生障礙,使血氧供給不足,造成各個內臟的損害,特別是腦的損傷。表現為胎心≤100次/分,持續(xù)5分鐘以上,羊水胎糞污染;生后窒息,阿氏評分1分鐘≤3分,5分鐘≤5分;出生后不久出現神經系統(tǒng)癥狀,并持續(xù)24小時以上,如意識改變(過度興奮,嗜睡,昏迷),肌張力改變(增高或減弱),原始反射異常(吸吮、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病重時可有驚厥和昏迷等。
3.新生兒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常見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此種干預后好,一般不留后遺癥,家長不用擔心。腦室內出血早產兒多見,按出血輕重分為4度,1度為出血僅限于室管膜下,2度為出血進入腦室內,3度出血有腦室擴展,4度為有腦實質出血。
4.胎兒和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
TORCH感染。TORCH是一組病原體英文名第一個字母的縮寫。T指弓形體,O指如梅毒等其他病原體,R指風疹病毒,C指巨細胞病毒,H指單純皰疹病毒。以上病原體通過胎盤或產道引起宮內感染,其共同的特點是被感染的孕婦多無明顯的癥狀或癥狀輕微,無特異性,但對胎兒影響很大。一旦感染后果嚴重,可引起流產、早產、死胎、死產以及引起新生兒智力低下、腦癱、視、聽障礙或出現不同程度畸形。
5.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是由于足月新生兒期黃疸嚴重(血膽紅素20mg/dl以上可能發(fā)生膽紅素腦病,早產兒黃疸不嚴重也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進入腦組織,使腦內神經細胞壞死引起。膽紅素腦病初期表現為精神萎靡、哭聲高尖、吸吮力弱、呼吸不規(guī)則、四肢無力。半天到1天后病情發(fā)展為發(fā)熱、兩眼凝視、肌張力增高、角弓反張等癥狀,如癥狀逐漸減輕和恢復,在出生后2個月出現后遺癥,可有聽覺異常,手足徐動腦癱,眼球向上運動受限和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聽覺腦干誘發(fā)電位不正常,頭顱核磁(MRI)大腦蒼白球區(qū)雙側對稱性異常信號。
6.新生兒低血糖和腦損傷
葡萄糖和氧是腦能量代謝所必需,因此低血糖可引起腦損傷,表現為智力低下和癲癇等后遺癥。低血糖表現為呼吸暫停、呼吸困難、煩躁、嗜睡,吸吮力減弱、驚厥等。如果血糖,<2.6mmol/L(45mg/dl)≥3天,30%有神經后遺癥;如果持續(xù)≥ 5天,40% 有遠期神經發(fā)育后遺癥,低血糖腦損傷,腦磁共振典型表現為枕葉損害,其中約一半有視覺障礙。
高危兒早期干預,父母應如何做?
如果你是一位高危兒的媽媽,你可能心里很焦慮,擔心自己的寶寶將來是否會智力落后或腦癱等等,我希望你不要著急,因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危兒預后是好的,有問題的寶寶是少數,這百分之幾的風險,通過早期干預大部分也是可以預防的。
到目前為至,科學還沒有證明藥物可以預防智力低下和腦癱。早期干預方法是通過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促進大腦代償性康復,如果孩子沒有發(fā)育問題,早期干預可使孩子發(fā)展得更好。
1.寶寶居住環(huán)境要適宜
高危兒剛從醫(yī)院出院回家,首先要讓寶寶吃好睡好,長體重、恢復腦損傷。
早產寶寶回家后,體重為2千克左右,由于寶寶體弱、免疫力低,居室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但不要直接吹寶寶。室溫適宜(冬季24~25℃,夏季27~28℃),濕度50%~60%。盡量減少外人來訪,家人如有感冒癥狀要避免接觸孩子,媽媽感冒時,喂奶要戴口罩。
2.注意衛(wèi)生與消毒
接觸寶寶前和換尿布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潔和消毒,媽媽哺乳時先將乳房清潔再喂奶。早產寶寶的皮膚很嬌嫩,要勤換尿布或尿不濕,大小便后用清水沖洗,少用濕紙巾,保持臀部皮膚干燥,預防尿布疹。經常洗澡,最好每天一次,不需每天使用浴液或洗發(fā)水。在臍帶未脫落之前,每天1~2次用酒精消毒臍帶殘端,保持干燥。
3.寶寶衣物有講究
寶寶的衣物用全棉制品,經常清洗更換,被褥經常晾曬,注意衛(wèi)生。寶寶的衣被厚薄要適宜,不要捂的太熱,以手腳暖和而脖子下面沒有汗為準。在家里不要用包被將寶寶包裹的緊緊的,應該給寶寶穿著衣褲,方便四肢活動。
4.爸媽情緒要平穩(wěn)
早產兒剛出院回到家,家中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溫馨的環(huán)境,首先父母要克服焦慮的情緒,將全部的精力用于科學合理的養(yǎng)育孩子。要學會讀懂小寶寶的需求,因為他的表達能力很弱,你要細心地通過他的哭聲、表情和動作了解寶寶的要求,如是餓了、大便、尿、要睡覺還是要換個體位等。讓孩子吃好睡好,快速成長。
5.保證寶寶睡眠質量
早產兒絕大多數時間在睡眠,胎齡越小睡眠時間越多,每天要睡20多小時,除按時喂奶外盡量不要打擾孩子的睡眠。護理時間要集中,如洗澡、換衣、換尿布、喂藥、吃奶等盡量集中在一起做。居室要安靜,光線半暗。將寶寶用棉包布松松的包裹起來,有利于寶寶安全入睡。白天可將寶寶抱在懷里,如有可能,每天有一定時間讓寶寶躺在媽媽胸前,皮膚接觸皮膚,像袋鼠一樣護理。
6.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和刺激
早產兒在足月(養(yǎng)育到預產期)前,要盡量減少刺激是最好的干預。
寶寶接受刺激過度的表現有皮膚發(fā)花,發(fā)紺,呼吸不規(guī)則,抖動,驚跳,四肢變得無力或過多伸展活動,煩躁,哭鬧,有這些表現說明寶寶累了,不要再打擾寶寶了。
抱寶寶時要輕柔緩慢,說話聲溫柔小聲,有的寶寶由于很弱,要讓寶寶盡量保存能量,恢復精力,才能逐漸像正常足月兒一樣強壯起來。
7.尋找專業(yè)機構介入
當早產兒長到足月后,你可以找已開展早期干預工作的婦幼保健院或兒科醫(yī)生接受指導,定期隨訪和認真做好干預。因為現在還沒有藥物能預防智力低下和腦癱,父母要慎重選擇治療干預方法。
現在被公認的方法是通過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使高危寶寶按時達到發(fā)育里程碑,如發(fā)現智能運動落后或早期腦癱跡象,做物理(PT)手操作(OT)和語言(ST)康復。
干預的效果主要決定于父母和家庭成員的努力,因為寶寶24小時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早期干預的措施是按摩、被動體操、主動運動訓練和視聽刺激,寶寶大部分時間是在睡覺,只有父母和家人才能在孩子覺醒時給寶寶做干預。文/鮑秀蘭 摘自/《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
下一篇:頭胎往往比二胎聰明真的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握握手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