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造成母乳不足的最常見原因,是未做到頻繁有效的母乳喂養,次數不夠、時間短或者姿勢不正確,而這些原因都可以避免
指導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護士長吳穗瓊
本報訊 (記者伍仞 通訊員周密)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更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可保護嬰兒、預防感染性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多媽媽認識到母乳的重要性,決定采用母乳喂養的方式,但母乳不足或是對母乳不足的擔心,困擾了不少新媽媽和準媽媽。
昨天是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護士長吳穗瓊給媽媽們打氣:造成母乳不足最常見的原因,其實都有方法避免。無論是剖腹還是順產,只要喂奶方式正確、頻率夠多,放輕松,母乳一定會有的。
純母乳喂養
寶寶不需另外喝水
吳穗瓊介紹,造成母乳不足最常見的原因,是未做到頻繁有效的母乳喂養,次數不夠、時間短或者姿勢不正確。她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促使母乳喂養成功的十點措施》之一,就是幫助母親在產后半小時內開始喂養。
“在我們醫院,所有健康的母嬰,都是24小時母嬰同室、按需哺乳。不用奶瓶橡膠奶頭、開奶前不喂食,都是促進母乳喂養的方法。純母乳喂養是指除母乳或除了母乳、維生素、礦物質、藥物(不用奶瓶喂)外,不給嬰兒喂食其他食物。母乳里70%都是水,所以寶寶也不需要另外喝水。”
剖宮產產奶稍晚
新媽媽和家人都別急
還有的媽媽,因為擔心自己沒奶,造成精神緊張焦慮,這也不可取,因為研究顯示,情緒是直接影響乳汁分泌的。“剖宮產媽媽飲食受限制、體能恢復較慢,有研究顯示產奶時間會比順產媽媽稍晚,頭一兩天乳汁分泌沒那么快,量沒那么大。但無論是剖宮產還是順產,只要喂奶方式正確、頻率夠多,母乳會有的。”
吳穗瓊說,新媽媽想母乳充足,就不要有的沒的都擔心,心情愉快、吃好睡好。家屬也應該幫助新媽媽完成母乳喂養,不要過于心急、埋怨產婦“沒有奶”或者“奶不夠”,從而給產婦增加心理壓力。“24小時至少8次,就是每3小時至少要喂一次。丈夫的支持很重要,無論生活和精神上都要100%支持,幫忙給換換片、洗洗澡,有的產婦情緒很敏感,家人要多呵護。”
另外,母乳喂養有禁忌藥物,如溴隱亭會抑制泌乳,麥角堿可致嬰兒嘔吐、腹瀉、抽搐。另外,還有一些藥物哺乳期間媽媽不宜使用,如抗菌素、氯霉素、四環素、磺胺等類型藥物,如果需要服用,藥效過后可以恢復哺乳,但期間也要記得每天把奶擠出、處理掉。
專家支招:
如何正確哺乳?
1.正確地抱娃:
初為人母,不少新手媽咪抱孩子時都很“用力”,生怕孩子掉下來,這樣寶寶又怎能舒心地吃奶?“媽媽首先自己要放松,寶寶的頭承好、腰抱好,就不會掉下來。”吳穗瓊提供了三種哺乳體位供參考。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體位,媽媽都一定要看好寶寶,假如乳房太大壓到寶寶鼻子有可能會造成窒息,因此喂的時候要用手稍微扳一下乳房,露出寶寶的鼻子鼻孔。
環抱法(見圖一):媽媽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后面有靠背,手下墊著枕頭,寶寶靠著媽媽體側。這種方法適合剖宮產病人,因為可以正好避開下腹部切口。
圖一前抱法(見圖二):把孩子放在胸前,臉朝著媽媽的乳房,是最常見的哺乳體位。
圖二側臥法(見圖三):適合剛生產完比較疲倦,或坐起身仍比較困難的媽媽。
圖三2.正確地含接:
正確地含接時,寶寶的嘴會張得很大,像魚嘴一樣,下唇外翻,可以看到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小舌頭像勺子的形狀環繞乳房,面頰鼓起;有慢而深的吸吮,有時會有暫停,媽媽能看到寶寶吞咽動作和聽到吞咽的聲音。有的媽媽乳頭比較粗大,寶寶不好含,可以買一種乳頭保護罩,讓寶寶容易吸吮,但注意不要用奶瓶奶頭喂,以免造成乳頭錯覺,減低嬰兒對母乳的渴求(見圖四)。
圖四假如發生了乳頭皸裂,哺乳時可先在損傷輕的一側乳房哺乳,以減輕寶寶對另一側乳房的吸吮力;哺乳后擠一滴奶涂乳頭上保護乳頭;避免使用肥皂和酒精干燥劑之類刺激物涂擦乳頭。如果皸裂、破損嚴重,建議這一側暫停一天喂奶,但是仍然要把奶水擠出。
3.正確地擠奶:
吳穗瓊表示,每一次哺乳都把奶擠空,下一次就會分泌更多奶量。喂奶要兩邊乳房換著喂,產后一周后,有的媽媽一側乳房的奶量已經夠喂寶寶了,也應該把另一邊乳房的奶擠一擠。
擠奶前媽媽應該先洗手,準備一個收集母乳的消毒廣口容器,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方在乳暈兩側(注意還是乳暈,不是乳頭);如果乳暈面積過小,可把拇指放在離乳頭根部2厘米處,拇指和食指向胸壁處壓→擠→放松,有節奏地重復多次,沿乳暈擠壓所有乳腺管。注意手不要在皮膚上滑動,以免損傷皮膚(見圖五)。如果用人手擠奶感覺到痛或累,可以使用電動奶泵。
圖五下一篇:奶量攝入不足有什么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奶量怎么掌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