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早產兒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多了。據美國的一份報告稱,在過去的25年中,美國的早產兒增長了近30%。丹麥的一項研究表明早產兒增長了22%。我國早產兒的發生率也有增高趨勢。雖然早產趨勢嚴重,但是如今的醫療技術手段,使得絕大多數早產兒可以健康存活下來。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前兩天,在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舉辦的早產兒“陽光天使聯誼會”活動中,8歲的小雨載歌載舞走上前臺。她的媽媽在一旁輕輕用雙手合著拍,笑顏中有淚光閃動。
因為妊高癥住院緊急剖宮產
懷孕7個月的她開始出現頭暈了,視物也模糊起來。產檢中測量血壓160/110mmHg,尿蛋白2+,引起了醫生的高度警惕。
“你平時血壓高嗎?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嗎?”“平時血壓都很正常,就是最近有些頭暈,看東西有些模糊。”醫生在病歷本上寫下“妊高癥”三個字,下午就把她收進了醫院。
住院后她才意識到問題嚴重了:婦產科、麻醉科、眼科醫生像走馬燈一樣輪流檢查,自己需要緊急剖宮產。“那我的孩子呢?還能保住嗎?”她已經38歲了,好不容易才懷上孕,這個孩子就是命根子呀。
她抓住兒科李醫生的手,“無論如何都要救我的孩子!”醫生解釋,“我理解您的心情,您的孩子剛剛28周,屬于早產兒,需要做打持久戰的準備。只要您不放棄,我們一定積極救治。”女醫生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她的心安定下來。
李醫生隨后和夫妻倆詳細溝通了關于早產兒養護的知識。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要面臨諸多問題。首先是呼吸問題,早產兒的肺發育不好,需要用促肺成熟的藥物,必要時使用呼吸機;第二是顱內出血問題,由于腦血管很薄,任何一點波動都可能發生顱內出血,甚至遺留腦癱;第三是最重要的眼睛問題,可能會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嚴重時可致盲,需要眼科手術。第四希望母親產后能盡量吸母乳,母乳是早產兒最好的食物。
剖宮產在急診手術間進行。手術間里涼涼的,消毒的時候她抖了幾下,麻醉醫師問了句:“你冷嗎?”“不冷,就是有些想抖。”她深吸了口氣,告訴自己放松,堅持。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她聽到產科醫生說準備接孩子,接著聽到了孩子出生的第一聲啼哭。“是個女孩。”旁邊有大夫告訴她,她的眼淚刷地掉了下來。
小雨的第一關是呼吸關
以出生體重1000克為界限,1000~1500克的早產兒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低于1000克的為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小雨出生時體重僅僅1080g,手腕和成年人的食指一樣粗細,仿佛吹口氣都會斷掉。醫生們以最快速度把她送到新生兒監護病房。
“呼吸機,開放靜脈通路,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征……”大夫們立刻就忙乎上了。熟練而又敏捷地插管,給促進肺成熟的藥物,連接呼吸機,臍靜脈插管……等到小雨的生命體征終于穩定下來,時間已經是夜里12點了。
小雨終于沉沉地睡去,而媽媽卻在產科度過了焦慮、緊張的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早,爸爸焦急地等候在病房門口。“目前她接著呼吸機,血氧還比較穩定,但不能過于樂觀。頭三天最容易有呼吸問題,有些嬰兒甚至會肺出血,可能有生命危險。”唐大夫雖然工作年限不算長,但病情交待穩健嫻熟,堅信“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早產兒的成長過程猶如過五關斬六將,對小雨而言,第一個里程碑是體重達到1500g。
“大夫,孩子的體重怎么不如出生體重了?”聽到孩子第二天體重有下降,爸爸焦急萬分。唐大夫給他講述了生理性體重下降的概念:所有的孩子出生后約1周恢復初生體重,早產兒也不例外,她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初生體重,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需要靜脈打營養液維持生命。
漫長的頭三天在焦急及緊張中度過。一天晚上,小雨爸爸媽媽忽然接到醫院的電話,孩子氣管插管里有些鮮血,可能是肺出血了。爸爸迅速沖到新生兒室門口。大夫搶救結束告訴他,孩子確實肺出血,血量也不少,目前暫時止住了,但還有再出血的風險。爸爸緊緊握住醫生的手,“我知道路很長,一定要搏一搏,搏一搏。”
小雨真爭氣,她的肺出血越來越少,體重也開始上升,脫離了呼吸機,吃奶量也在增加。
每一個早小雨也闖過了感染關產兒都要經過呼吸關、感染關及喂養關。早產兒抵抗力差,很小的一個院內感染都可能造成孩子生命危險。
住院快1個月了,小雨的肚子有些脹,大便里有白細胞,醫生懷疑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爸爸媽媽的心頓時又提到了嗓子眼。
兒外科會診后,認為小雨暫時沒有手術指征,可以先保守治療,靜脈輸抗生素。10天后小雨的病情好轉,又可以繼續吃奶了,夫妻倆的心又一次落回肚子里。
媽媽擔心自己的寶寶是早產兒,會不會留下個后遺癥,會不會眼睛不好用。唐大夫告訴說,每周都有眼科醫生進行眼底檢查,如果早產兒有視網膜病的情況,必要時會安排手術,目前小雨情況不錯。但是小雨的聽力篩查左耳朵沒有通過,需要以后到醫院復查。
醫院還安排了家長學習班,由經驗豐富的兒科教授講授如何護理早產兒,如何隨診,如何喂奶,小雨的爸爸媽媽每次都認真地做著筆記。
小雨終于會自己吃奶了
到了3個月,小雨的體重終于長到了2000g,自己也能用嘴慢慢吃奶了。媽媽接到了通知出院的電話。整整3個月,她終于見到了無比思念的寶寶,她黑紅黑紅的,皮膚有些皺皺巴巴,小嘴嘟嘟的。雖然已是三個月大的寶寶,可是看上去還是那么瘦,那么小,媽媽有些不敢抱她。
兒科醫生貼心地為母女倆安排了母嬰同室,一方面培養親子感情,一方面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讓媽媽盡快實操上手。這一朵醫患雙方共同呵護的花朵,可容不得半點閃失啊!
出院后,媽媽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帶寶寶進行隨訪。眼科醫生看了以后說,以后可以不用看了,眼睛沒有問題。兩周后隨訪,聽力篩查也雙側通過了。小雨媽媽心里樂開了花。她定期記錄寶寶的體重、頭圍、細小動作能力,每天按照醫院傳授的早產兒科學喂養方法,為寶寶做操按摩,讓寶寶游泳。慢慢的寶寶會抬頭了,會坐起來了,會叫爸爸媽媽了,會自己獨立走路了!最細微的改變都會在心中蕩漾成巨大的幸福光環,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份微小的幸福多么來之不易。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他們都會帶著小雨參加北京協和醫院的早產兒聯誼會,艱辛的過程需要鼓勵,幸福的喜悅更需要分享,媽媽為小雨報上了節目《隱形的翅膀》。
“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會有風,就飛多遠吧……”小雨的演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
文/唐曉艷 李正紅 王丹華(北京協和醫院)
下一篇:多虧媽媽堅持,早產寶寶“死”而復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早產兒”,科學喂養助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