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慢性腎衰竭(CRF)在兒科病人中絕非少見。國際上小兒CRF平均年發病率約每百萬兒童人口3~14例,男女比例約1.1~1.7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2003年組織全國近百家醫院的一項針對0~14歲住院兒童CRF的調查報告顯示,1990~2002年,我國每萬名住院患兒中就有5.21名為CRF患者,占泌尿系統疾病住院患兒的1.31%;而且患病人數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02年CRF患兒數達1990年的4.3倍。
導致我國兒童CRF的主要原因為后天獲得性腎小球疾病(占70%),其中半數為慢性腎炎和腎病綜合征發展所致;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以及梗阻性尿路疾病不足25%。此結果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情況相反。
如何及早發現和預防慢性腎衰竭呢?
▲留心觀察孩子生活起居的變化,如是否出現無多飲水卻多尿、夜尿增多、尿液多泡、尿色變深(如茶變紅)現象,或乏力、少動,面色日漸發黃或蒼白,或原因不明的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
▲給孩子定期進行自檢,測量身高、體重;滿周歲、入園入學前到醫院或保健院做健康體檢。
▲因病就醫時不要忽略尿常規檢查,尤其是在發熱原因不明時,診斷猩紅熱、過敏性紫癜、病毒性肝炎時。
▲平時不要盲目服用“小中藥”調理,發燒時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
▲對于有腎臟病家族史或父母尿檢有異常的家庭,應主動給孩子做相關檢查;在孕期胎兒檢查發現有泌尿系統異常表現的,應在產后給孩子每3~6月定期復查超聲。
▲對已確診腎炎或腎病,乃至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統疾病的孩子,強烈建議到正規的兒腎專科治療,遵照醫囑定期隨訪,尤其是在癥狀恢復和檢查正常后,此時不少家長感到高枕無憂,殊不知疾病仍存在復發與慢性進展的風險。
▲不少家長或感覺恢復太慢,或懼怕西藥副作用,或病后需補,常常會選擇服用中藥;更多的家長則是不停地尋覓“去根”良藥,甚至嘗試“偏方、秘方”。輔助的中醫調理有益于慢病,不過,“是藥三分毒”,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中醫藥機構看病,不要輕信快速“去根”良藥,不要隨意減停所用西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姚 勇
下一篇:居室通風防寶寶被“春瘟”襲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流行性腮腺炎的可怕并發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