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小新的媽媽非常苦惱,因為小新走路時總是一瘸一拐,她叮囑了很多次,可小新沒走幾步又開始瘸了,起初媽媽覺得小新是故意這樣走路,所以很生氣地批評了他,小新哭著說:“我腿疼”。問他哪個部位痛,他先指著腰,后又指著膝蓋骨,隔一陣又說不痛了。剛開始小新媽媽也沒太在意,以為是生長痛,但后來隨著小新開始發燒,其關節疼痛現象更加嚴重了,這時小新的媽媽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不免開始擔心害怕起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主任曹蘭芳教授指出,在生長發育期間有些兒童總感覺自己腿痛或關節疼痛,而家長們則往往認為這是生長痛,屬于正常現象,不予重視,但實際上,兒童時期的生長痛好發生于下肢長骨如小腿肚、膝蓋骨和大腿,并有夜間多見的特點。而小新的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患上了兒童易見的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此類疾病部分可影響眼睛,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造成小孩殘疾或失明,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生長。因此小兒如果出現關節疼痛時需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屬于一種兒童慢性關節炎,也是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持續的關節炎為特征,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該病的發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但目前認為可能與遺傳和免疫功能紊亂有一定的關系,感染可能是誘發或加重該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醫治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最終目標,是保護關節、預防或減輕滑膜發炎而導致的關節變形和永久破壞,讓患兒能正常地學習與生活。因此病童及其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堅持規范治療,以達到長期緩解和控制疾病的治療目標。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使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這類藥物雖能緩解癥狀,但不能阻止病情進展。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治療理念的日益完善,我國兒科風濕病專科醫生正積極探索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加上更多先進藥物的問世,使得這種局面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隨著近年新興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使用,靶位點治療策略的提出,對于患兒癥狀的緩解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臨床治療發現,多數患兒在接受長期規范的生物制劑個體化治療后,其關節功能和疾病活動指標得到明顯改善,癥狀在治療最初3個月改善更為明顯,并可持續維持其療效,在停藥后最長維持療效達75個月,且不會像激素治療那樣,影響患兒的骨骼發育,極大地降低了患兒關節的致殘率。曹教授強調說,“除急性發熱外,患兒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還應參加適當的運動,盡可能像正常兒童一樣生活。定期進行裂隙燈檢查以盡早發現虹膜睫狀體炎。心理治療也很重要,患兒要克服因慢性疾病或殘疾造成的自卑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多與其他孩子一起活動、游戲等。只要家長重視、患兒配合、經過正規風濕科醫生的規范治療,患兒能維持正常的關節功能,像其他正常兒童一樣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 ”
因此,小新媽媽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去找小兒風濕病專科醫生做認真檢查,必要時做疼痛關節局部的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后規范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文 JM 張星園
受訪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曹蘭芳 教授
下一篇:兒童期包皮過長不推薦做手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垂體增大不一定是“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