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都知道,在吃藥前先看一下藥品包裝或說明書,上面大多都標有成人用量,一日幾次、一次幾粒等介紹,可是有很多藥品包裝上并不能標注兒童用藥量或者標注模糊,導致用藥超量現象,像今年7月份,四川一名3歲兒童就因用藥過量而死亡。兒童專用藥劑的缺少和兒童用藥量的模糊,讓那些經常自購藥物給孩子治常見病的家長覺得擔心。
孩子用藥“憑感覺”
【目前現狀】 據相關報道,目前在我國,90%的藥品沒有兒童劑型,3000多個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僅約60種(含中成藥),不少家長反映,到藥店去給孩子買藥,常被告知沒有專門的兒童用藥,只好買回成人藥酌量使用。記者通過走訪大病院藥房和街頭藥店,發現近乎九成左右的藥品都沒有專門的“兒童裝”,基本上都是用簡單的“小兒酌減或遵醫囑”一語帶過。【家長做法】 “以前給孩子用過阿奇霉素之類的藥,在一些大藥店,不用處方就能買到。去醫院讓醫生開當然沒在藥店買方便和便宜。”張店的左女士說,孩子感冒發燒,有時候就吃點阿奇霉素消消炎。對此,山鋁醫院藥劑科主任鄭光陵表示,左女士這種做法是很不妥當的,有些藥醫院里可能會針對某種病癥貼上使用標簽,而在藥店買,不少藥沒有兒童劑型。
有些家長稱,藥的包裝上沒有明確說明,幾毫克的藥計算用量也非常麻煩,有時候也只能憑感覺來分,一片藥分成幾次給孩子喂,但并不是分得那么均勻。“所以,憑著感覺給孩子服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是常有的事情。”
記者因此走訪了淄博各大藥店,目前藥店出售的抗生素類藥物大都沒有“兒童專用”,一般都是和成人的消炎藥混在一起,很多藥上也并沒有標注兒童用量。
【醫生建議】 據了解,目前,醫院兒科有一半藥物并非兒童專用劑型,孩子有時只能吃成人藥。張店區中醫院兒科主任肖厥明坦言:“兒科使用的兒童專用劑型確實不多,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醫生都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來判斷應該使用的藥劑量,要把成人藥分割后再讓其使用。”
肖厥明指出,兒童吃成人藥過量會中毒,家長平時應盡量選擇適合兒童專用劑型的藥品,成人藥品千萬不要亂用,若必須使用成人藥品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1/6粒”該咋分?
除了兒童用藥量沒有明確標注外,家長們還有一大堆頭疼事兒,就是藥品包裝上沒有專門針對兒童的服用說明,即使有些標注了用量,但是在計算用量這件事情上也是比較麻煩,這讓家長感到無所適從。
前幾天,記者的一位朋友焦急地說,她家1歲的寶寶有點流鼻涕,去門診大夫給開了點山臘梅葉顆粒,醫生說根據說明書上服藥,當時沒注意,回家才發現說明書上只說每次10克,沒說是多大寶寶可以吃的,讓她摸不著頭腦,焦急萬分。據了解,不少家長都認識的山臘梅葉顆粒,用法用量一欄僅寫了: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次,根本就沒有區分成人和兒童。
而有些藥品固然在使用說明中標明了兒童如何使用,但用量讓家長感覺恍惚不清,有些即使說清楚了家長卻很難操縱。像某藥廠生產的甘草鋅膠囊用法用量一欄寫著:口服,飯后服用;1歲以內,一次40mg( 約1/6粒),一日2次;1-3歲,一次80mg( 約1/3粒),一日2-3次……但讓人費解的是,一粒為0.25g的膠囊,要分6次服用,家長該如何來精確地分出1/6粒藥呢?
“兒童春秋不同,身體生理特點也不會相同,兒童可以分為新生兒、嬰兒、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期兒童,可是看看現在的藥品包裝,有幾種是進行明確劃分的?現在許多家長憑著感覺自行給孩子服藥。”鄭光陵對兒童用藥現狀深感憂慮。他表示,將成人用藥按一定比例“折算”出兒童用量的方法并不科學,由于兒童體質較弱,肝腎等臟器發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較弱,對藥物的敏感性顯著高于成人。
由于缺乏兒童專用藥物,把成人藥片掰開服用長期以來成為醫院和家長給孩子用藥的“慣例”。同時,藥品說明書上的“兒童酌減”、“遵醫囑”,甚至根據兒童體重計算用量的復雜“數學題”,也為兒童安全埋下了隱患。魯中晨報記者侯婧 通訊員 門曉麗 黃蕾
下一篇:孩子擤鼻涕方法不對易誘發鼻竇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突“耳背”,提防中耳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