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顱內腫瘤就是人們俗稱的“腦瘤”。在兒童全身性惡性腫瘤中,顱內惡性腫瘤所占比例甚高,僅次于白血病而占第二位,但人們對它的認識,遠遠不及白血病來得多。專家指出,兒童顱內腫瘤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家長忽視,從而耽誤了早期的診斷和治療。這對于患兒的病情恢復和生存率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
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周東表示,兒童顱內腫瘤常見于14歲以下的小孩,幾個月的嬰兒也可見。因為患兒年齡小,且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家長誤認為其他疾病,或被忽視。“以顱內腫瘤中的后顱窩腫瘤為例,患兒輕則表現為偶爾頭痛,重則發生連續嘔吐、走路不穩、易跌倒。但嬰幼兒表述不清,或處于學步期,步伐不穩很常見,走路不穩的癥狀常會被忽視,當成胃腸道疾病或感冒。另一種常見腫瘤———顱咽管瘤,因其壓迫分泌激素的位置,會導致患兒個子矮小、視力下降、精神萎靡、多飲多尿。但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多不會重視這些問題,覺得長大就自然會好,所以這類腫瘤多數是在患兒上小學后才被發現。”
周東說,上述腫瘤中有惡性、良性,對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尤其要警惕。惡性腫瘤多長在后顱窩中,因為后顱窩小,惡性腫瘤又長得快,癥狀發展往往會比較明顯,家長一旦發現異常要趕快帶孩子就醫。
惡性腦瘤越早手術越好
通過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顱內腫瘤可以被很快診斷出來。但讓家長為難的是,要不要讓孩子做手術?手術風險大,能否采取保守治療呢?
周東指出,良性腫瘤只要進行手術,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是最理想的治療手段。但若在2歲以前發現,腫瘤不是很大,癥狀比較輕微,也可適當等待,定期觀察。不過,惡性腫瘤則越早手術越好,年齡小也無限制,否則將危及生命,術后生存率也會大大降低。
“做手術把腫瘤切掉就沒事了”是很普遍的想法,可真到了手術后,患兒及家長要做的“工夫”其實還有很多。周東解釋說,為了鞏固手術效果,盡量防止腫瘤復發,患兒術后常常要進行放療和化療。
受訪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周東
文/記者 宋導 通訊員 張丹娜
下一篇:有鼻炎 天天用鹽水洗鼻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抑郁和成人抑郁有何不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