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朋友的兒子兩歲了,突然出現了口吃,開始也沒在意,以為小孩子故意這樣說著玩,一段時間后,孩子說話還這樣,就覺得不對勁了,孩子媽媽便老進行糾正。只要孩子說話一口吃,作母親的心里就著急,越著急越糾正,孩子卻越來越有煩,根本就不聽,越糾正越嚴重,父母心里著急萬分。
我一邊安慰著朋友別著急,一邊幫他分析。孩子兩歲,活潑可愛,既調皮又很聰明。在這之前說話都是很正常。
口吃也叫說話結巴,多發生在2~5歲年齡段的小孩。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個時期的兒童,語言功能加速發展,對成人的語言理解能力也顯著提高,好奇心強,有一種把自己的感受用說話表達出來的欲望。但他們又因為語言功能尚處在發育階段,不夠熟練,對事物的興趣和認識遠遠超過語言能力。所以急于說話但又沒有合適的詞匯和準確的發音,常出現語音不流利、拖音、節律受阻或自主地重復等,這是發育階段孩子經常發生的一種生理現象。家長不用太著急,一般不需什么治療,隨年齡、智力增長一般都可自愈。還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緊張心里也可致口吃發生,如突然改變環境,愛到驚嚇或父母對孩子語言要求過嚴,孩子發音不準、說錯話、說話不流利等,表現出急躁指責、催促或反復糾正,造成孩子心理過分緊張均可造成口吃出現。也可能是孩子好奇,模仿他人的口吃而自己也口吃。
要矯正孩子口吃,父母千萬不可太著急,緊張心里一嚴重,容易在孩子講話口吃時,粗暴地打斷或指責、糾正,結果會越來越嚴重。當孩子出現口吃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要持耐心的態度,幫助孩子找出產生口吃的原因。如果家長大驚小怪地提醒或暗示孩子,甚至威嚇孩子,這樣做會加重口吃。家長應和顏悅色地傾聽孩子的話,不要讓孩子感到緊張不安,等孩子費力地講完后,家長可慢慢地將話復述一遍,但不要逼孩子學說一次。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口吃應采取寬容、平靜、淡然的態度,而不要大驚小怪。
2。成年人不可嘲笑患兒,更不能用模仿取樂,以免加重孩子自卑心理。對精神緊張造成的習慣性口吃,要注意培養孩子有信心,勇敢、開朗,常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這也是糾正口吃的一個重要條件。
3。有的孩子口吃也是為了覺得好玩,或引起別人的注意。面對這類孩子,父母或大人最好能忽略孩子的感覺,在他故意說話口吃時,不要在意,可以逐漸淡化他對口吃的興趣,時間一長,不知不覺就會消失。
4。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發音基本訓練,不知不覺讓患兒放松咽喉和嘴的肌肉,在與孩子交談,陪孩子讀書,講故事的前提下,指導孩子朗讀句子,如教具念簡單的、朗朗上口的歌謠。先練短一些的句子,再練長一些的句子。注意形成從容不迫、有節奏、快慢適宜的語言習慣。
5。平時與患兒對話時,家長要做到語速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楚、音節分明。做好第一語言教育的好榜樣。
下一篇:小女孩也需警惕“畸胎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閉癥為何偏愛男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