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記者赴多家醫院走訪調查,發現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強直性脊柱炎成為青少年健康的一大“殺手”。僅在河北省中醫蜂療中心,近3年來確診醫治人數達1000余例,其中青少年占到90%。醫療專家特別提醒,對孩子的腰、腿、腳痛,父母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強直性脊柱炎致殘率高達80%
強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軸(脊柱)為主的慢性炎性疾病,可引起脊柱纖維化、鈣化而強直,累及骶髂關節,造成患者彎腰障礙,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腎以及神經系統等多臟器官的損害。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年齡通常在10~4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15~30歲;男性居高,男女比例為10..5︰1。由于該病起病隱匿,病程長,病情復雜,臨床上極易造成漏診和誤診,誤診率達到61.8%,青少年更高。當然致殘率也達到80%以上。
20歲的小強(化名),是一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小強的母親回憶說,在小強12歲時,就時不時地說屁股疼、膝蓋疼。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說是生長痛,正常現象。家里也就沒當回事。慢慢地,小強竟發展到彎腰、走路困難,大醫院診斷說是坐骨神經痛、股骨頭壞死,然而治療并沒有見效,反而加重。直到4年前,小強在某醫院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經過3個多月的對癥治療,小強從當初的臥床到可以站立行走,可以生活自理了。
相對于小強,黑龍江的生(化名)則延誤了近20年。32歲的他被家人用一張鋪板抬著千里尋醫。生13歲時感覺膝蓋疼、腿疼、腳后跟疼,父母帶他奔波在大小醫院,一直被診斷為風濕病,用些藥雖能好上一段時間,仿佛沒事了,可一年一復發,一次比一次重,慢慢地雙腿萎縮,腳趾變形,股骨頭壞死。直到20多歲時,才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早診斷早治療,中醫蜂療較理想
記者走訪了多年潛心研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專家韓巧菊,她也對青少年高發強直性脊柱炎的現狀非常焦慮。她說,目前關于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依據是1984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標準。但是,臨床發現如果按此標準執行,強直性脊柱炎都已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診療時期。她通過多年臨床觀察,青少年患此病的早期癥狀以膝關節、踝關節及腰髖酸痛、間歇疼痛為最多,同時伴有周身乏力,嚴重時有低熱過程。此時,父母要詳細詢問孩子,是不是渾身沒勁兒,有沒有晨僵。并帶孩子到醫院做骨盆正位片,做風濕三項、免疫三項和HLA-B27檢查,以便于進一步診斷。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致殘率的關鍵。
韓巧菊醫生說,強直性脊柱炎在早期容易被誤診為“生長痛”、“滑膜炎”等。其實,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比如,生長痛多為雙側性,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疼痛持續時間較長,休息后可消失。而強直性脊柱炎多以對稱或非對稱的膝關節疼痛為主,間歇發作,休息后癥狀不緩解。滑膜炎一般多為創傷性滑膜炎,繼發性滑膜炎多見于老年人。
韓巧菊醫生告訴記者,如果對病癥不能及早作出正確判定和治療,而以消炎鎮痛藥、免疫制劑和激素類藥物治療,雖然短期減輕了疼痛,但容易掩蓋病情,破壞骨質,極易造成股骨頭壞死,而且嚴重損害臟器類,給以后的治療造成更大的困難。有專家指出,目前較為安全有效的醫治強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可通過中醫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如中醫蜂療不失為理想的一種選擇。(本報記者 周麗婷)
相關報道:孩子也要“少食多餐”(圖)
視頻: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孩子換牙期適當吃些硬食物
視頻:如何啟發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營養物質缺乏易致驚厥
運動“培優”讓孩子更聰明
壞習慣會影響孩子智力
下一篇:怎防兒童肺炎球菌性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腮腺炎多發于冬春時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