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前幾天突然降溫,氣溫達到零下,許多人發生感冒。一名6歲男孩,因“咽痛、高熱6天”來院。6天前,患兒因受涼后出現咽部疼痛,為持續性,吞咽時加重,嚴重時進食困難,伴有畏寒、高熱,體溫40℃。在院外用過青霉素等治療效果不佳,來本院。檢查體溫39.℃,脈搏110次/分,口咽部黏膜充血、水腫,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表面白色分泌物,門診考慮為: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留觀察,并給予頭孢呋辛抗感染治療,未見效。后經B超結果顯示為頸淋巴結腫大,肝、脾中度腫大。診斷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立即加用干擾素肌注,靜脈使用更昔洛韋,抗生素換用青霉素,呼吸道隔離。經積極治療后,患者體溫逐漸下降,咽痛明顯減輕,1周后體溫正常。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簡稱“傳單”)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由EB病毒引起,易誘發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癥。得這種病的人會一下子高燒到39℃~40℃,可持續高燒2~3個星期,主要侵犯人體淋巴系統,經口腔密切接觸而傳染。以往認為多發于大齡兒童,近年發現低齡小兒發病有增加的趨勢,3歲以下小兒占40%,男孩多于女孩。
據觀察,“傳單”預后良好,絕大多數患兒于兩周左右病愈。大量臨床資料分析表明,傳單有以下幾個特點:
(1)起病急,發高燒為主要癥狀,體溫可達39℃~40℃,持續1~3周。
(2)咽喉疼痛,體檢可見咽、扁桃體充血腫大,或有分泌物覆蓋,容易去掉;
(3)雙側頸部前后淋巴結腫大,細心的父母可摸到孩子脖子有多個花生米大小的疙瘩,但無壓痛,相互不粘連。
(4)脾臟腫大多見并有壓痛,少數病兒伴有肝腫大。
(5)少數病兒有皮疹,為麻疹樣皮疹或蕁麻疹,小部分病兒伴有眼皮浮腫。
總之,臨床上凡遇有持續性、較難控制的發燒、咽喉炎、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者,應考慮“傳單”的可能性。
如何治療
本病無特異性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
抗病毒治療 首選藥物為干擾素和更昔洛韋,同時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并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同時還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活力,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并增強抗病毒能力。
抗菌素 用于并發細菌感染時,如咽部、扁桃體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選用青霉素G、紅霉素等抗生素;使用甲硝唑(滅滴靈)或氯林可霉素5~7天也有一定效果。
激素輔助治療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用于重癥患者,如咽部、喉頭有嚴重水腫,出現神經系統并發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癥狀,消除炎癥。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單純用激素降溫是不適當的。
中醫藥治療 有報道用“傳單合劑”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6例,獲得治愈率86%的效果。傳單合劑組成:板藍根10g,連翹10g,柴胡10g,黃芩6g,夏枯草10g,僵蠶10g,丹皮10g,赤芍10g,蒲公英10g,穿山甲6g,黃芪10g,浙貝母6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不能口服的患兒采用中藥湯液保留灌腸,1日1次。方藥具體劑量隨年齡大小調整,15天為1療程。
怎樣預防
本病經口腔密切接觸而傳染,帶毒者及病人為本病的傳染源。80%以上的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經口鼻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也可經飛沫及輸血傳播。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免疫預防尚在探索中,故目前沒有有效預防措施。急性期患者應進行呼吸道隔離。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應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
下一篇:早點發現孩子的“孤獨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發育“與眾不同”可能是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