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婦科門診的候診人群中,常常見到一些女童的身影。她們充滿稚氣的臉孔,在眾多的成年女性中顯得特別刺目。這些小女孩來婦科門診做什么?是陪伴生病的媽媽,還是本身有難言之隱?每當看見這些奶聲奶氣的可愛小女孩,我都很希望她們只是個陪同者,而非前來求治的主角。
患陰道炎的小女孩
6歲的吳虹怯生生地躲在媽媽的身后。對她來說,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門診,就像她以前患感冒被媽媽抱來看醫生一樣。可吳媽媽卻不這么輕松,女兒的“婦科病”讓她坐立不安,好像犯了極大的罪過一樣。吳媽媽告訴醫生:吳虹近幾日白帶增多,呈膿性,因陰部癢得厲害,常用小手搔抓,管都管不住。
醫生為吳虹做了婦科檢查,見陰唇、尿道口、陰道口黏膜紅腫、充血,膿性分泌物自陰道口溢出;肛查,陰道內無異物感。于是以細棉簽取陰道分泌物做常規檢查:膿細胞+++,培養為大腸桿菌,診斷為陰道炎。診斷明確了,治療起來就相對容易些。醫生吩咐吳媽媽給吳虹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紅霉素軟膏外涂,并用氯霉素眼藥水滴入陰道內。一周后吳媽媽帶吳虹來復查,孩子基本痊愈。
嬰幼兒由于缺乏雌激素,陰道上皮薄弱,抵抗力低,易遭受感染。細菌可來自肛門、臟手、公用便盆、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等。此外下身不潔、大便污染、蟯蟲瘙癢而引起的抓傷,或陰道誤放異物,也可引起陰道炎。
每晚清洗外陰,勤換內褲;不讓臟手摸外陰,早穿滿襠褲;父母及保育員染上性病,更應嚴格隔離,這些措施可以預防嬰幼兒陰道炎。一旦孩子染上陰道炎,應及早診治,以防陰唇粘連,妨礙排尿。
性病,家長造的孽
5歲的小芳被媽媽抱在懷里,昏昏欲睡,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年幼的她,無法明白現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疾病,將給未來留下多少陰影。然而這一切都不是她的錯,錯的是她那不檢點的父親。小芳媽媽告訴醫生,近來小芳經常用手搔抓下部,洗澡時發現小芳陰道口長出疣狀物。婦科檢查,見小芳陰道口有兩粒菜花狀物,綠豆大,灰白色,取其中一粒做病理檢查,診斷為尖銳濕疣。最后,在局麻下醫生用激光仔細地給小芳清除疣狀物。
小芳媽媽實情相告:小芳爸爸年前去某地出差數月,在燈紅酒綠中,經受不住寂寞找了小姐,數度春風之后,引禍上身——回家后發現陰莖長出疣狀物,診斷為尖銳濕疣。因未能及時采取防護措施,不久之后,自己被丈夫感染了。萬萬沒有想到,女兒近日也被染上。實在不明白,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被感染?
尖銳濕疣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病毒在疣細胞內大量繁殖,當疣細胞脫落、壞死,病毒就隨患者的活動到處散布,如浴缸、浴巾、便桶、內褲,以及日常用具的表面。小女孩接觸這些被污染物品后,即可經手傳染至陰部。此外,孕婦得病,也可將病毒傳給胎兒,使寶寶致病。故一人得病,可由多種非性途徑傳給子女、親友,應特別注意預防。
預防該病,首先應選好生育期。夫婦患病,應在治愈半年后再考慮孕育,以防將疾病傳給胎兒或嬰幼兒。其次,嚴加隔離。患者必須加強家庭隔離,不與子女共床,浴具、便器應分開。患者的內褲宜煮沸殺菌,不與兒童內衣共洗。患者大小便后要用肥皂和水沖洗雙手,不使病毒擴散。最后,患者不應去公共浴室洗澡,更忌帶兒童去。
外陰出血,頑皮闖的禍
才6歲的小麗近三天來內褲都紅了,小麗媽媽以為是性早熟,急匆匆帶她去婦科求診。接診的王主任聽完小麗媽媽的陳述后,檢查卻沒發現小麗有初潮前的性發育特征,如身高突增、乳房隆起、陰毛長出、大小陰唇及子宮增大等。但內褲確有紅色血斑,這是怎么回事?再次分腿細查,陰道口無血流出,陰道內也無異物,但見尿道口下緣有一半粒米大小的裂口,正在緩緩滲血。至此,出血來源已十分清楚。王主任以肯定的語氣告訴小麗媽媽:“這是創傷性出血,傷口就在尿道口下端。初起傷口出血快,如月經來潮;隨后漸止,內褲血斑隨之減少,經剛才止血處理,出血已完全停止。”
但創傷是怎么造成的呢?小麗低著頭說:“前幾天學騎車,跌了一跤,小便的地方有點疼,還滴血。”
一場虛驚煙消云散。小女孩在五六歲是好活動時期,較易引起陰部創傷。女童陰部出血,首先應想到創傷。應在關懷、愛護的氣氛中,耐心地詢問出血的起因。只要孩子誠實地說出事情的真相,創傷性出血是很容易診斷的。出血多時,應迅速去婦科求診。
騎跨運動易引起女性陰部創傷。小女孩在做這類活動時,宜在成人的監護下進行。尤其在學騎兩輪自行車時,更應有成人在一旁保護。
下一篇:14歲女孩得了“老年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孤獨癥藥物治療主要針對過激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