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 羅毅文
兒童精力旺盛,喜歡打打鬧鬧、蹦蹦跳跳,自控能力差,對危險的識別和判斷能力不足,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家里、學校、游樂場都不是安全的避風港。據國外文獻報告,0-16歲兒童發生骨折的幾率,男孩為42%,女孩為27%;因外傷到醫院就診的兒童中有近20%伴有骨折。有些骨折并不是非常明顯,這是最讓家長們頭痛的事了,“總不能每次寶寶跌倒都把他送到醫院去檢查吧”?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創傷骨科主任羅毅文主任醫師接受采訪,就如何初步判斷寶寶是否骨折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他還給家長們吃了個“定心丸”,兒童愈合能力強,大多數骨折都無需手術。
留意按壓痛和保護性姿勢
3歲的紫煌在玩滑梯時和小伙伴推推打打從上面掉了下來,把肘部摔破了。爸爸媽媽以為是普通摔傷,幫他擦了一點藥后便沒在意。可兩周后,紫煌受傷的肘部還是腫腫的,家長才趕緊把他帶到醫院檢查,發現紫煌的肘部伴有骨折,而且骨折部位已經錯位生長了,形成畸形愈合,需要住院手術治療,且還可能遺留肘部功能障礙。
兒童骨骼成長還未成熟,摔倒后導致骨折多為“青枝”骨折,移位不明顯,且患兒又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出來。家長如何判斷孩子只是一次普通的跌倒,還是有“疑似骨折”的可能,及時送醫請醫生幫忙判斷?
羅毅文支招稱,孩子是不會撒謊的,就算孩子不會說話,可以通過他們的反應以及“肢體語言”初步判斷是否有疑似骨折的可能。寶寶摔傷后哭鬧不止,不像平時那樣安撫后就能很快止哭;局部皮膚腫脹、一碰就很痛;受傷的肢體出現了活動障礙,平時輕而易舉完成的動作現在無法做到;傷肢與對側肢體比較不對稱;出現保護性姿勢,比如說如果寶寶的鎖骨骨折,他會不由自主地出現歪頭、聳肩的動作以保護受損的鎖骨。一旦懷疑有骨折的可能時,家長應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一般照X光即可查明是否骨折。
他提醒說,要特別留意寶寶的骨骺處的骨折。骨骺實際上就是骨頭在發育時它末端的軟骨。骨骺處的骨折往往引起的疼痛往往沒有那么強烈,易被家長忽視,若骨骺損傷嚴重、對位不佳、骨折愈合不好的話,卻極易引起肢體發育停止和骨折畸形愈合,影響肢體美觀。
多數兒童骨折不需手術
當被診斷為骨折后,很多家長感到恐慌,而無法接受。羅毅文介紹說,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成骨細胞、破骨細胞豐富而活躍,血液循環旺盛,可塑性強,骨折愈合迅速,年齡越小愈合越快,因此多數兒童(非關節處)骨折都無需手術。手法復位后,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后,一個月內一般都可愈合。中藥外敷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但他不主張給兒童服用中草藥或中成藥輔助治療骨傷,特別是處方中含有礦物質藥物的中成藥或湯劑,對兒童的骨骺生長發育不利。即使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兒童骨折,一個月左右即可愈合,同樣的骨折對于成人愈合的時間可能需要3個月。
Tips
孩子骨折可出現在以下情形
跑步、行走時摔倒:常發生于學校、游樂場,小兒玩耍時互相打鬧、追逐,難免有摔傷,如果摔倒時姿勢不對很容易出現前臂或肘關節周圍骨折。
滑梯、蹦床上摔傷:現在公園、游樂場的游樂設施增加了不少,為小朋友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隱藏著不小的隱患。每年從滑梯上摔下、在蹦床上摔倒導致骨折的小朋友也不少。
滑板、旱冰摔傷:滑滑板和旱冰是時下不少小朋友的愛好,特別是男孩子的最愛。最好穿質量可靠的滑板和旱冰鞋,并請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戴好護膝、護肘、頭盔等。
自行車傷:自行車傷導致骨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孩子們自己騎自行車摔倒所致的骨折,另一種是小朋友們坐在爸爸媽媽的自行車、電動車后座上,腳伸到輪子里被輻條擠壓導致的骨折。輻條上常導致踝關節、小腿骨折,而且常有皮膚、軟組織撕脫,甚至跟腱斷裂。這種創傷很容易避免,只要家長們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在自行車、電動車的后輪兩側安裝網蓋防止小腳伸進輻條內就可以避免了。
高處墜落傷:雖然比較少見,但是后果嚴重。有的家長因為有事情要出門,家里沒人看孩子,就把小孩一個人關在家里,或者趁孩子睡覺時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里,結果孩子從陽臺上、窗戶上爬了出去,結果不堪設想。
車禍傷:車禍傷所致的骨折即可發生于車外的小孩,也可發生于車里面的小孩。車外孩子的骨折自然不用多說了,坐在車里的孩子也不是“高坐無憂”的。國外對小兒乘坐機動車有嚴格的規定,有特殊的安全座椅可安裝在車里,保證發生車禍時小乘客能得到最大的保護。另外,從寶寶第一次乘車就要要求他,不能坐在副駕駛位(即使有大人抱著也不可以),頭手不能伸出窗外,也不可以站在天窗處。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邊江紅
下一篇:兒童神經心理發育問題應盡早干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6歲孩子頸部被卡商店玻璃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