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有問題?不妨先從夫妻關系上找根源
◎專家支持:郭鐵軍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心靈花園專家組組長楊光 大連福臨心理咨詢首席心理咨詢師
專家調查檔案
有人說,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是天然的。因為,從十月懷胎開始,母親和孩子之間就建立了特殊的聯系。在孩子呱呱墜地后,母親與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各有不同。如果將父母和孩子的最佳關系用一個等腰三角形來形容,那么,當等腰三角形成了斜三角形時,也就意味著家庭關系中的平衡被打破,失衡的關系可能會給家庭中每個人都帶來傷害。
【事件回放】
單先生的兒子出生后一直是愛人帶的,兩三歲的時候,愛人把兒子留在老家到張家港打工。“兒子從小學三年級時被我們帶到張家港上學,今年17歲了,但從來不敢一個人睡。”單先生說,兒子對父母比較依戀,剛到張家港上小學的時候,每天跟他和愛人睡在一張床上。后來漸漸大了,他讓兒子自己睡,但兒子說害怕,愛人心疼孩子,他也就沒再堅持。“現在孩子都1米72了,一張床上擠不下三口人,我只能睡到小臥室的床上,讓他跟媽媽睡大床。”單先生感到很奇怪,兒子沒有受到過什么特別驚嚇,但到晚上,兒子總說特別害怕,怕黑、怕鬼。(來源:人民網)
1 一個新生命 從建立依戀關系開始
在過去的中國社會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慈母嚴父是大多數家庭的格局。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社會中,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學校里成績拔尖的常常是女孩,而職場上經濟獨立的女性也比比皆是。雖然很多客觀條件都在變化,但是,有些事情依然如故。當孩子呱呱墜地,首先依賴的人總是母親。“在孩子0到3歲的階段,媽媽一定是孩子的陪伴者。這是孩子建立依戀關系的關鍵期。良好的依戀關系可以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使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較強的適應性。”郭鐵軍說,母親給孩子的愛,是這種依戀關系中最關鍵的所在。“別覺得這是簡單的事情,其實,它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孩子有任何需求了都會哭,作為媽媽,是否知道孩子哭是為了什么?是餓了?是尿了?是害怕了?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很多媽媽在休完長假后馬上就回到職場,把孩子交給老人幫忙照顧。夜里往往是由老人陪孩子睡覺。對此,郭鐵軍表示不贊同:“孩子一天中最恐懼的就是晚上。如果晚上是老人陪伴他,那他就會和老人建立起依戀關系,而不是和自己的媽媽。”
對于那些工作繁忙,經常出差,或者長期不能和孩子相處的年輕父母,郭鐵軍提醒說:“0到3歲的孩子,如果媽媽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會認為媽媽不要他了。這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封閉、退縮等問題。”
2 父親帶來剛性 母親帶來彈性
對于年幼的孩子而言,母親的存在,在現實層面是照顧,在心理上是獲得安全的氛圍。母親要懂得用母性的溫柔和韌性幫助孩子培養情緒調控能力。這個“任務”在孩子3到6歲的階段尤為重要。
曾有媽媽向郭鐵軍求助,她剛剛4歲的女兒,很怕見陌生人,每次都會大哭,而且一哭就哭到窒息。“孩子通常都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關鍵是孩子哭完以后,媽媽怎么做。”郭鐵軍說,從母親的角度,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不妨將孩子抱在懷里,用溫和的語調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是理解和接納的,比如告訴孩子:“寶貝,媽媽知道你在發脾氣。”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時,他會漸漸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就可以詢問是為什么哭。也許,孩子沒辦法說清楚原因,聰明的媽媽在這個時候要懂得讓孩子做選擇題。是餓了?是在找媽媽?是以為媽媽不理你了?……當了解到孩子哭泣的原因后,可以幫助孩子共同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然后,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模擬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并得到練習,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就知道該怎么做,而不只是大哭了。郭鐵軍提醒說:“不要小看這樣的學習,有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暴露出很多問題,追根溯源,問題都是出在情緒控制上。”
如果說,母親的角色是柔軟的,彈性的,那么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的角色則是剛性的。對于男孩子來說,3歲以后父親的角色尤其重要。“我們在生活中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父親帶著孩子玩耍,每個細節都和母親是不一樣的。父親帶給孩子的是剛性的部分——自控能力、自信、意志力,父親是權威的象征,是規則的制定者。”郭鐵軍說。
在打破母子之間“二元關系”的舒適區,變成父母和孩子的“三角關系”的過程中,母親要懂得調節孩子和父親的關系,特別是兒子和父親之間的關系。比如,在爸爸陪兒子玩耍的時候,媽媽可以退出,給他們更多的相處空間。在生活中,夫妻相處難免有爭執,但是,在孩子面前,作為母親要注意維護孩子父親的形象,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抱怨丈夫,而應該表示出對丈夫的欣賞。
3 “等腰三角形”失衡 先從夫妻關系找根源
新聞中的男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晚上卻還是要跟著媽媽一起睡,讓所有人費解。而在咨詢師楊光接觸過的個案中,還有更讓人疑惑的——兒子會對媽媽做出一些過度親密的舉動。
當大多數人都在試圖探尋這些孩子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的時候,楊光卻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暴露的是夫妻關系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家三口的關系就好比一個等腰三角形。當孩子出現了問題,也意味著等腰三角形的平衡被打破了。這個家庭的關系出現了失衡。”曾有母親向楊光求助,在他們家里孩子和父親的關系很不好。楊光首先問的是:“你對你的丈夫是怎么看的?”楊光提醒說,作為母親,要在孩子的父親面前多肯定孩子,同時,在孩子面前多肯定孩子的父親。“要知道,一個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在否定自己的父親的時候,他內心是得不到力量的。”而那些看上去很粘媽媽的男孩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媽媽過多地粘住了兒子。
郭鐵軍則提醒說,年輕的父母要在孩子剛出生時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依戀關系建立得好,孩子青春期時的叛逆就會比較少。而對于如今很多家庭中父親缺席,母親和孩子的關系過于親密,導致各種問題的情況,郭鐵軍表示:“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沒有替代的方案。”◎采訪:朱砂
下一篇:男童并不一定非要“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也患直立性低血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