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有消息稱,臺灣很多孩子遭受了腸病毒侵擾,引起了眾多家長的關注。那么,究竟腸病毒的危害有哪些?家長又該如何防范呢?
誤區
究竟啥是腸病毒
說起腸病毒,很多家長都會以為是引發腸胃疾病的病毒,其實腸病毒絕對沒有人們想得那么簡單。
實際上,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痹病毒三型、克沙奇A病毒23型、克沙奇B病毒6型、伊科病毒31型、腸病毒68-71型,共67種類型。由于這些病毒都棲息于人體消化道,在生化特性、流行病學及致病原因上也具有共同點而被歸納在一起。
腸病毒引發的疾病十分廣泛,不同型的病毒可能會有相同癥狀。典型的癥狀包括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無菌性腦膜炎。而心肌炎、心包膜炎、病毒性腦膜炎、肢體麻痹癥候群是屬于較嚴重的疾病。
誤區
家長要注意些啥
1.初期癥狀似感冒,家長易忽視
鄭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小芹介紹,很多感染腸病毒的孩子,初期癥狀跟呼吸道感染很相似,因此很多家長都會以為孩子是感冒了,并不在意,因而延誤了治療。
比如腸病毒71型以“手足口癥”居多,患兒口內、手腳會長疹子,有些患者的疹子會長在腹部、臀部上方,而且疹子比較小,喉嚨破的情形也并不嚴重,所以剛開始家長大都會以為是一般感冒,再加上孩子表達不清,沒有發燒癥狀,就容易被忽視。
因此,家長要特別留意感染初期的征兆,如出現持續嘔吐或明顯嗜睡,意識不清或胡言亂語,持續發燒等等,就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并盡快接受適當的治療。
5歲以下幼兒是高發人群
腸病毒是會傳染的,其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等,通過胃腸道感染,有時也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
“腸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是春夏和夏秋季,5歲以下的幼兒最易感染。”李小芹介紹,一種腸病毒感染后不能終生免疫,幼兒有可能一年發生2~3次腸病毒感染。
對于腸病毒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絕大多數輕癥患者不用住院,經過對癥治療和護理可痊愈。家長要鼓勵孩子多飲水,多休息,進食應注意多食用涼稀飯、牛奶、豆花、蛋羹等。對于體溫較高的孩子可適當降低室溫,或采用溫水拭浴等物理降溫方法,體溫過高者可用少量退燒藥。
3.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
李小芹介紹,目前腸病毒中只有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通過疫苗預防,其他腸病毒的預防主要依靠勤洗手。
幼兒園要經常對兒童玩具進行消毒,注意飲食衛生,餐具要煮沸消毒。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潔和干燥,經常在陽光下晾曬,注意室內通風。
“腸病毒在20℃的溫度下,可存活超過24小時之久,所以公共場所的任何物品都可能存在感染危機,因此,腸病毒流行期間盡可能不要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
對于已經感染腸病毒的孩子,除了及時治療外,最好讓孩子在家休息,以免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小學傳染給其他孩童。此外,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孩子飲食要營養,適量運動,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河南商報記者 王銀萍 通訊員 萬道靜
下一篇:4歲童被繼母“打癟”半邊腦致偏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歲寶寶肝腎損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