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典型病例】佳佳今年9歲,3天前不知什么原因出現左腳踝腫脹伴疼痛,奶奶帶她到當地醫院看病,醫生為其拍了片,在排除外傷后,醫生說是小兒“生長痛”,給予了一些補鈣的藥,并囑咐奶奶回家后為佳佳做熱敷。
可是藥也吃了,熱敷也做了,佳佳腳踝腫痛的癥狀并未見緩解,于是奶奶第二天又帶佳佳來到上次就診的醫院,醫生為其做了相關檢查后,說可能是“關節炎”,又開了一些“消炎藥”。
兩天過去了,佳佳的腳踝仍腫痛得厲害,這下媽媽有點著急了,帶佳佳來到另一家大醫院。醫生仔細地詢問了病史,進行了全面的體格檢查后,發現佳佳不僅雙腳踝腫脹明顯,有觸痛,活動受限,且雙下肢皮膚還有數個對稱分布、未突出于皮膚、壓之不褪色的紫紅色斑丘疹。原來導致佳佳腳踝腫痛的原因不是“生長痛”,也不是“關節炎”,而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紫癜。
【為什么會誤診】過敏性紫癜是一種是以小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膚、關節、消化道及腎臟,多發于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男孩發病率高于女孩,誘發該病的因素主要有細菌、病毒感染,藥物、食物過敏,疫苗接種,花粉過敏等,多數病例呈急性發作,少數病例尤其是腎臟受損者往往病情遷延不愈且易反復。
本案例中患兒之所以誤診,是因為兒童腿疼有很多原因,如“生長痛”、風濕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外傷引起的關節損傷等,如果醫生只關心關節的癥狀,而忽略了皮膚皮疹、消化道、腎臟的情況,就很難想到過敏性紫癜。而且過敏性紫癜在臨床上的表現有時候很隱匿,有的僅表現為單純的關節腫痛,或者單純的腹痛,甚至是腎病綜合征等,如果臨床醫生對該疾病缺乏認識,則很容易誤診。
【確診依據】 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們生活環境及習慣的改變,過敏性紫癜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皮疹 以雙下肢及臀部多見,呈對稱性分布,分批出現,初起呈紫紅色斑丘疹,最終呈棕褐色消退。
2、腹痛 一般以陣發性劇烈痛為主,常位于臍周或下腹部,部分患兒可有黑便或血便。以腹痛為首發癥狀的過敏性紫癜患兒,在典型皮疹未出現前,需與外科急腹癥鑒別。
3、關節癥狀 主要累及膝、踝、肘、腕等大關節,表現為關節腫痛伴活動受限。
4、腎功能受損 多表現為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伴血壓增高及浮腫。
由于過敏性紫癜臨床表現多樣,因此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且目前臨床對于該病尚無特殊治療措施,常以祛除病因、抗過敏、止痛等對癥處理為主,另外加用糖皮質激素改善患兒紫癜、關節腫痛等癥狀,同時減輕腎臟損害。
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楊琴
下一篇:兒童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扁桃體不可隨便摘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