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熱點關注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8月22日宣布,一種稱為“西尼羅”的病毒今年在美國大面積爆發,已造成41人死亡、1118人感染。8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預警,要求各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加強防控,防止西尼羅熱疫情及其傳播媒介傳入我國。
近30年來,新發現的傳染病或病原體達40多種。我們的生活條件和衛生條件都大有改善,可為什么新的傳染病還會不斷出現呢?
原因1
病原體在不斷“變”
病原體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會發生“突變”,成為一種新的病毒或細菌。例如:禽流感病毒原本只感染雞,通過突變獲得了感染人的能力;豬鏈球菌變異后造成了2005年四川省發生了歷史上最大的一起豬鏈球菌被人感染的疫情。
過去認為,生物進化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緩慢進化是發生新的病原體的主要力量。現在發現,病原體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可以在短時間“拿來”(獲得)或“扔掉”(缺失)大片段的基因,使其發生質的“飛躍”,產生許多新的突變株,成為新的病原體。
病原體通過上述機制,可以獲得對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性,提高產生毒素的能力等;還可以增強生命力、致病力或感染人類的能力,由弱毒株變為強毒株。SARS病毒就是冠狀病毒的變種,艾滋病病毒與猿的免疫缺陷病毒(SI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現今關于艾滋病來源于SIV的觀點已基本一致。
原因2
從動物 “搬家”到人體
動物中的病原體不但會“變”,而且還會“搬家”。
動物是人類新傳染病的重要和潛在的重要來源。許多原來存在于動物體內只感染動物的病原體,在一定條件下改變了原來的宿主,獲得了感染人的能力。由于人類捕殺野生動物、砍伐森林等活動,使得一些野生動物被迫離開棲息地;人類到林區旅游、飼養寵物等,也可以使人有機會接觸某些動物。因此,一些本來在動物間傳播的病原體,“搬”到人體內定居,引起了人類的疾病。例如:引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可能來自于果子貍,是人類把果子貍搬上了餐桌,才導致疾病在人間流行。隨著交通的快捷發展,一些病原性微生物很容易被旅客或交通工具帶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原因3
溫度升高促媒介昆蟲孳生
洪水、干旱、水生態系統變化等帶來的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傳染病的流行。
熱帶非洲是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寄生蟲病的高發地區,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最大的發源地。從蟲媒傳染病來看,溫度升高有利于媒介昆蟲的孳生繁殖,提早出蟄,提前形成密度高峰,并使體內病原體毒力增強,致病力增高,不但出現明顯季節性發病高峰提早,也導致發病率增高,流行季節延長的趨勢。例如,傳播登革熱、乙腦、瘧疾、黃熱病等疾病的蚊子,在氣溫低于16℃時基本不叮咬吸血,到氣溫達20℃才活動,25℃以上活動顯著增多。西尼羅病毒在美國爆發流行,就與美國今年夏天持續高溫降雨、蚊子孳生迅速有關。
原因4
空調冰箱助微生物繁殖
人類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某些病原微生物也在借助家用電器繁殖。例如:中央空調可造成嗜肺軍團菌的傳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在冰箱中生存很長時間,極易引起食源性疾病;農藥廣泛應用引起昆蟲的耐藥,耐藥昆蟲則易造成蟲媒病毒的傳播。
原因5
抗菌藥發展慢于病原體發現
輸血及血制品、器官移植等,可增加經血傳播疾病感染的危險。化學藥物的廣泛使用,也促進了細菌和病毒的變異。
近30年來,新的病原微生物發現了40多種,但抗菌藥物的發展速度大大慢于病原體的發現。疫苗的研究更是困難,可用疫苗控制的傳染病僅20余種,而且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常規疫苗接種率不能達到100%。
原因6
免疫受損人群加大感染機會
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老齡化、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等因素,使得免疫功能下降或受損的人群增多,這些人容易感染某種病原微生物而患傳染病。不良性行為、靜脈吸毒,也容易造成性傳播和血傳播性傳染病的流行。
原因7
食品安全影響傳染病流行
現在食物供應全球化,食品包裝、食品加工等也可以影響傳染病的流行。一些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常由幾個大公司集中供應,如果其中某一種食品被污染,就可能會使成千上萬的人同時感染某種病原微生物。
原因8
老病原體不肯“離去”
新的病原體不斷出現,老的病原體卻不肯“離去”。它們會產生對人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繼續“呆”在人間。如結核桿菌耐藥,導致近十幾年來全球結核病發病率明顯增加。它們還會“搬家”,從老流行地區“搬”到新的流行區,如原在非洲坦桑尼亞流行的基孔肯雅熱近幾年來“搬”到東南亞,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引發了大流行。
新發傳染病具有不確定性,不知道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何種病,在疫情發生初期難以做好特異性的準備。因此,傳染病防治工作不僅是預防醫學界也是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界的共同任務,并且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正酣,任重道遠!
西尼羅病毒
軍團菌
結核桿菌
延伸閱讀
國內蚊子
不帶西尼羅病毒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蟲媒傳染病部主任萊爾·皮特森說:“西尼羅病毒的爆發期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但是人們數周后才會感覺不適。”
俗話說,秋蚊子叮人更狠,有人擔心被叮咬后感染“西尼羅”。其實,目前我國沒有此病毒傳播源,大家不必恐慌。
老病毒的新爆發
西尼羅病毒是在1937年12月從烏干達西尼羅省的1名發燒女子的血液標本中首先被分離出來的,因此被命名為“西尼羅病毒”。最初,人們只認為它是非洲的一種地方病,直到1957年以色列發生了西尼羅病毒性腦膜腦炎流行后,人們才真正注意到這種病毒的危害。后來,上世紀60年代在法國、70年代在南非也相繼發生了流行。西尼羅病毒傳入美國是在1999年,這是西尼羅病毒首次在西半球發作。
“兄弟姐妹”一大家
西尼羅病毒家族中的“兄弟姐妹”約70位,現在已知可引起人類疾病的就有29種病毒,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乙型腦炎病毒和登革熱病毒,另外還有黃熱病毒、蜱傳腦炎病毒等。這一家子的病毒們不是引起人類發熱,就是會引起腦炎。西尼羅病毒屬于通過蟲媒傳播的病毒,有30多種蚊子可以攜帶病毒,其中最主要的傳播者叫“尖音庫蚊”。這些蚊子特別喜歡叮咬鳥類,然后再四處叮人和其他動物,病毒就傳染開了。因此,鳥類是這種病毒的主要貯存宿主,近年來科學家還發現鱷魚體內的病毒水平和鳥類一樣高。這就意味著爬行動物也可能是一條重要的傳播途徑。另外病毒還可能通過輸血或器官移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人與人的接觸不會引起疾病傳播。
感染不會都發病
西尼羅病毒感染與乙型腦炎病毒感染一樣,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會發病。80%左右的人感染后沒有任何癥狀,經過一段時間,這些人的體內還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并能保持數年。只有20%左右的感染者會出現發熱、頭痛、肌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一些患者會有淋巴結腫大和胸、腹、背部的皮疹。這時候的病叫“西尼羅熱”,發病者大多是老年人和免疫力較弱者。另有不到1%的感染者由于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而發生嚴重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高熱、劇烈頭痛、頸強直、抽搐、昏迷,這就是西尼羅性腦炎,病死率約為3%至5%。
我國還沒這種病
目前還沒有適用于人類的西尼羅病毒疫苗,預防的方法主要是防蚊和滅蚊。美國的醫學工作者還告誡人們,如果發現死鳥,不要用手直接去拿,應報告給防疫部門進行處理。
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西尼羅病毒引起的疾病,也沒有在動物身上發現西尼羅病毒。但西尼羅病毒通過各種途徑傳入我國的可能性很大,最主要的措施是防止“進口蚊子”,鳥類的進口也應該檢疫,不要從疫區帶進鳥和其他動物。
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 蔡晧東
下一篇:孩子頻繁“感冒”或因過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提醒:感冒沒癥狀也傳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