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達2.6億人,死亡人數占總死亡的85%
●哮喘、慢阻肺、變應性鼻炎、乙肝等四大慢性病雖然都不能根治,但均可以通過加強預防,盡早診斷和規范治療來減低其對健康的危害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近年來快速上升,疾病趨向已與發達國家相似,目前確診慢性病患者已達2.6億人,死亡人數占總死亡的85%,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5月21日,衛生部等15部門聯合發布《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提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強慢性病防治的關鍵時期,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盡快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規劃》提出,到2015年,力爭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曉率達50%以上。
為提高慢病人群對疾病的認知和重視,“健康·熱點·對話”媒體論壇日前在貴州貴陽舉行。論壇上專家主要介紹了呼吸系統和乙肝兩大領域的慢性病防治,他們共同表示:“在我國慢病人群中,哮喘、慢阻肺、變應性鼻炎和乙型肝炎都能導致過早死亡和致殘,危害嚴重,應引起大家的重視。雖然上述四大慢病目前還不能根治,但均可以通過加強預防,盡早診斷和規范治療來減低其對健康的危害。”
馮馮 只治不防 哮喘死亡率居高不下
上海瑞金醫院感染病和呼吸病研究所黃紹光教授在論壇上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哮喘在我國的患病率較低,但死亡率卻在全球統計上居于高位。我國接受規范治療的患者比例還不到5%,只有3%的哮喘病人達到了完全控制。許多病人發病時用藥,不發病就停藥,只治不防,往往因為一次哮喘急性發作,就付出生命的代價。”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哮喘患者中仍有三分之一因哮喘急性加重就醫,近一半的患者因哮喘而活動受限。
黃紹光介紹,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哮喘治療不規范,許多患者擔心吸入激素有副作用而不堅持使用,特別是一些哮喘兒童的父母,更是害怕激素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用用停停。實際上吸入激素治療時直接作用于氣道,劑量以微克計,全身不良反應較少。而如果不用藥,兒童期哮喘反復發作有可能對肺部造成永久性傷害,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為更好地控制哮喘,2008年中國哮喘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對以往未經規范治療的初診患者,如果癥狀明顯,應直接選擇低劑量的吸入激素加長效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數據顯示:堅持使用吸入激素/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聯合治療的患者,在長達52周的研究周期內,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每周達到哮喘控制的患者的比例越來越高,治療一年后,約80%的患者達到哮喘控制。黃紹光提醒,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兒童,如果能抓緊這個時期好好接受治療,大多數人能明顯好轉,完全沒有癥狀。
慢阻肺 早診斷、早預防、堅持治療是關鍵
慢阻肺是近年全球唯一顯著升高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中國平均每分鐘有2.5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常見的癥狀是慢性咳嗽、 咳痰、 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其實出現這些癥狀時,不少患者的肺功能已經減少了近一半。不僅如此,慢阻肺患者患肺癌的比率會大幅增加,中重度慢阻肺肺癌的發生率是正常吸煙人群的7.8倍。目前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發病率近1/10,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黃紹光呼吁,慢阻肺危害大,一經診斷,需堅持治療。建議有長期吸煙史或有害氣體顆粒接觸史,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癥狀時,應盡早進行肺功能檢查,以早期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在治療方面,多數的慢阻肺患者對病情嚴重度認知不足,病情處于嚴重程度的患者,只認為自己是輕病人,忽視了治療的重要性。“與哮喘相似,慢阻肺的急性加重也會導致生命危險,并使病情快速惡化。因此,對慢阻肺患者來說,早診斷、早預防、堅持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黃紹光說。
變應性鼻炎:七成患者被當感冒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醫院許庚院長在論壇上指出:“我國有超過1億的變應性鼻炎患者,這些人中有七成被當做感冒治療。”
他介紹,變應性鼻炎有四大典型癥狀:鼻癢、噴嚏、流涕、鼻塞,與感冒癥狀相似,但這些癥狀的出現往往與接觸過敏原有直接關系,因此患者應該到正規醫院明確診斷,不要擅自買一些感冒藥服用。
許庚表示,變應性鼻炎目前還不能根治,但通過正規治療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應采取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用藥進行正規治療。許庚強調,雖然變應性鼻炎看似是小病,但如不正規治療,會極大影響生活質量,并誘發一系列并發疾病,國外有長期追蹤數據顯示,70%的小兒變應性鼻炎最終發展成為哮喘。而嚴重的變應性鼻炎有70%會影響睡眠,94%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另外,鼻炎患者得哮喘的可能性增加3倍,所以有變應性鼻炎的患者不要掉以輕心,通過規范的治療,可以達到預防和控制的目的。
乙肝:預防要重視成人疫苗接種
我國是乙肝大國,現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約2000萬。自1992年衛生部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管理后,我國乙肝病毒感染率從1992年的9.75%下降至2006年的7.18%,其中嬰幼兒和5歲以下兒童的攜帶率為0.96%,但成人乙肝病毒的攜帶率未見明顯下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重癥肝病科主任孟慶華教授指出:“接種乙肝疫苗后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未接種過疫苗的人群或從未感染過乙肝病毒的人群均為乙肝病毒的易感人群,成人乙肝疫苗的預防接種是薄弱環節,對于醫務工作者、救援人員、福利院、殘障機構、托幼機構工作人員、乙肝患者家庭成員、乙肝高發區居住者、旅行者等高危人群,應積極接種乙肝疫苗。”
除積極預防外,對于已經感染乙肝病毒,并發展到慢性肝炎的人群,應積極開始抗病毒治療。孟慶華指出,目前抗病毒治療的情況與十年前有所不同,乙肝經治人群大量增加,抗病毒治療的難度更高,聯合治療對乙肝病毒起到了共同監管的作用,既降低了耐藥風險,又提高了病毒轉陰率,是經治復發患者的合適治療方案。文/記者馮馮
下一篇:多曬太陽“書呆子”也不會近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吞異物吞毒急救攻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