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學數學的經驗,大多數是不愉快的,因為只有極少數人能直接跳到抽象的層次,心領神會那些枯燥的數學公式;其他的凡夫俗子,望著冰冷的數字與符號,覺得和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尤其進入中學之后,所有數學一夕之間全由各種稀奇古怪的符號所組成,原本還會動動腦的孩子好像突然變得不知道該如何思考,這些孩子原本功課還不錯,卻在此時開始跟不上!數學不好,理化也跟著落后,中學時一科數學就足以定江山。
回想起中學的同學們,僅有極少數人是全才,很奇怪的,很多數學愈來愈不好的人,文史卻愈來愈強。他們被數學搞得煩亂之際,反而喜歡鉆進有情有義、有血有淚的文史世界里,因為那里的人物與故事能觸動他們的心。抓到這個因子,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數學擺脫冰冷的科學形象,數學也可以變得有血有淚有生命,為什么不呢?
演戲需要戲服、裝扮、道具,把教數學當成“演故事”,也需要媽媽很能入戲,除了聲音、表情、有趣的故事情節,當然要有些畫龍點睛的道具。其實,很多玩具、用品、食物、零嘴、小東西,隨時都可以充當“數學道具”。望著一個個枯燥的算式,媽媽就是要想辦法把算式和一些小東西聯系起來,編成引人入勝的推理故事。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吸引我,翻箱倒柜,一些小玩具、小物品映入眼簾,常常在數分鐘的腦力激蕩里,帶給我很好玩的靈感,把一個個枯燥的算式生動起來。于是孩子放學后,我便迫不及待想要搬上我在腦海里編好的“數學大戲”。
凱凱才上一年級,我就演起“代數”戲。什么是代數?就是解開X、Y的數值為多少。這不是中學才學的數學嗎?沒錯!小一就可以做了!當初我也有很多同學就在這里失足的!為什么?因為一看到X、Y就很頭大,所以很不喜歡代數,但是代數是中學數學的第一步!為什么一定要X、Y?家里很多東西都可以扮演X、Y啊!
看到家里有一盒鄰居送來的小熊熊玩具,就生出了一個“小熊熊量體重”的故事。小熊熊沒量過體重,不敢一個人去量體重,所以一群小熊就去量體重。
紅熊 + 藍熊 8公斤
2只綠熊 + 藍熊 21公斤
藍熊 + 2只紅熊 11公斤
紅熊 + 藍熊 + 綠熊 16公斤
換成代數的寫法就是:
X + Y 8
2Z + Y 21
Y + 2X 11
X + Y + Z 16
你猜,孩子對這樣的“數學情境”有沒有興趣?當然有,而且很感興趣!才上一年級的凱凱會不會解?真的很會解!引導他一組一組慢慢做比較,讓他看看有沒有蹊蹺?不要催促,不要急,讓他靜下心來好好動動腦,凱凱最后拿出:
第一組:紅熊 + 藍熊 8公斤
第三組:藍熊 + 2只紅熊 11公斤
他看了好久,終于看出端倪,原來第三組比第一組多了一只紅熊,所以總體重從8公斤變成11公斤,凱凱在紙上畫圈圈,算出了紅熊的體重,顯得非常高興!接下去,稍微引導一下,凱凱很快就算出藍熊、紅熊的體重了!
“媽媽,我頭腦很聰明吧!”凱凱很驕傲地說。趁著興頭,我拿出積木,幫積木取了好聽的名字:雞蛋餅干、鳳梨酥、蜂蜜糖,分成一組一組的“中秋禮盒”,每一組禮盒有“總價”,然后請凱凱算出每一種食品的“單價”,凱凱也很快就能領悟,非常有成就感!
在將近四十分鐘里,我只讓凱凱做了兩題,可是我想通了!這兩題是多么完整、投入、全心全意推理思考的過程,腦筋真正動了起來!比起硬逼他做一百題數學練習,心不甘情不愿地依樣畫葫蘆,卻一知半解,我想這對他的啟發顯然大得多!每隔幾天,我就花個十多分鐘編我的數學故事,看要用什么方式和道具來呈現,讓凱凱感受到數學的問題其實來自他實際的生活中。這種數學情境很真實,很具體。我深信累積愈多具體的數學經驗,絕對會為未來進入抽象數學打下穩固的基礎!媽媽學堂
下一篇:無奈“第三學期” 全家“被”動員教育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像孩子的時候最健康教育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