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真的是個很迫切的問題。”杭州啟正中學吳小美老師說,因為父母的包辦,現(xiàn)在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差。
杭州的一項關于“家庭過度保護”的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初中學生中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包辦上,如孩子讀初中了父母還要每天接送,初二的孩子走出電影院竟然不知道怎么回家。調查結果顯示:有21.5% 的家長對孩子日常生活全部包辦,50%的家長包辦大部分。在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調查中,只有33%的孩子對家長沒有特別依賴,67%的孩子對家長有較大程度的依賴。
與此同時,從學生調查問卷上發(fā)現(xiàn),由于家長的包辦代替,初中生對諸如自己衣服的洗滌、折疊這樣簡單的事情,只有7.6%的孩子完全由自己處理,有63.5%的孩子完全或者大多等父母來解決。
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家長大多數(shù)是母親,占了近三分之二(66.2%),父親則只占了三分之一(33.3%)。吳小美老師說,這說明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母親較父親與孩子接觸更多。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初中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母親較父親管得更多,也說明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
從調查來看,雖然54%的家長對孩子人際交往的評價是“一般”以下,但家長似乎對此并不是非常在意。家長最關注、最操心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占66.3%。相比學習,家長對孩子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培養(yǎng)特長愛好的操心指數(shù)分別為9.6%、7%和6%,其他占11.1%。另外,71.5%的家長為孩子日常生活準備好大部分或者全部,只有4.5%的家長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準備。這些數(shù)據(jù)足以說明,家長對孩子學業(yè)成績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其他方面,如自理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培養(yǎng)。
家長對孩子不同方面的關注度,與家長的學歷也有關系。
本科學歷及以上的家長,雖然首先關注的仍是孩子的學習,占46.4%,但其比率要明顯低于本科學歷以下家長占76.9%對孩子學習關注度。有53.6%的本科學歷及以上的家長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等非智力因素。
吳小美認為,未成年人需要得到家長和社會的保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保護力度應該逐步減小,保護的內容和方式應有不同的側重。過度保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和實踐活動,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多方面的,比如自理能力欠缺、交往能力缺失,學習意志力不強,畏難情緒重,自主能力差,甚至導致懶惰、怯懦、自私等道德缺陷。
家長讓孩子自理生活,安排一部分家務勞動,引導接觸社會實踐,增強生存能力;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增強孩子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人格;搞一點“磨難教育”,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對今后孩子的成人、成才更有深遠意義。
下一篇:幫寶寶度過性蕾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對學齡前孩童來說什么最重要 教育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