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著名的印度裔英國人Satish Kumar來我上學的愛默生學院做演講,我問他對于教育的看法,他說現行的教育體制應該廢除。一個學校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學習場所是廚房,學生首先應該學習我們日常的食物是怎樣來的,學習怎樣和別人一起勞動。其次應按每個學生的特點去發揮他們的潛力,不要有統一的標準,學校不是工廠,不能按照標準去批量生產。第三應提倡小規模學校,Satish創立的舒馬赫學院僅35名學生,其中只有10名是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常住學生,另25名是流動的短訓班學生。Satish說愛默生學院200名師生已足夠多了,若要擴大招生,不如在別處另辦一所愛默生學院。Satish還特別強調學校食物的質量,好的食物才能培養出好的學生。
Satish的母親是位不識字的普通婦女,但他從母親身上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智慧,母親告訴他:“最偉大的老師是大自然,就連佛陀也向大自然學習。”“我們要向蜜蜂學習,蜜蜂從每一朵花中吸取一點點?!倍祟愅虼笞匀凰魅√啵^了大自然的承受極限。Satish強調學校一定要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接受教育。斯坦福健康醫療中心的Susan Johnson博士也說過:“大自然是我們學習忍耐、快樂、尊重、敬畏和觀察的最偉大的導師?!?/p>
據說當有人問牛奶從哪里來,有的英國孩子還以為牛奶是從瓶子里來的。英國從超市買來的魚和水里暢游的魚已失去聯系。3年前我在德國吃魚,沒有魚皮、魚頭、魚尾,只有白白的肉,怎么也猜不出吃的是什么魚。中國的市場還能見到完整的帶魚、平魚、黃魚,還有完整的河魚。但對于城市人,我們的肉食已經與日常生活無關,豬肉不是來自我們飼養的豬,雞肉不是來自我們飼養的雞,按經濟學家的理論,這是經濟發展社會分工的必然趨勢。但我們越來越脫離真實的世界。如果肉食來自我們親手飼養,看著小雞、小鴨、小豬一天天長大,當我們殺死它們,讓它們成為盤中美味時,我們會有一種憐憫、感謝,有一份珍惜之情。
這使我想起1999年隨“自然之友”代表團考察德國的環境教育,許多地方都是主人給我們介紹如何開展環?;顒?,唯獨一所華德福學校不是這樣,他們不說開展了哪些環境教育,哪些環保活動,而是讓我們看他們是怎樣上課的。常識課上,有些學生到地里種地,有些學生榨蘋果汁,有些學生做茶葉;初中生的手工課,有些人做木工,有些人打鐵,有些人編織;據老師介紹,他們還讓學生參加小麥的播種,收獲,磨面,制作面包,最后大家一起分享。直到最近我才悟到華德福學校是把對大自然的熱愛融入了學生的體驗中,品嘗自己種出來的食物,不用老師的說教宣傳,他們自然懂得珍惜。
現代化的城市生活把我們帶離了土地,即使從道理上來說不少人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聽到某處環境被破壞感到義憤填膺,但他們仍然追逐時尚,過度消費,相互攀比。因為他們看到的僅僅是商品的價格,而不是商品的真正價值,他們對食物和用品缺乏感情。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請蹲下來和你的孩子對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偷錢的習慣是父母養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