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本著名的天才教育專家鈴木鎮一坦言,“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是因為采用了不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養出了平庸的人,是因為被平庸的人所培養的必然結果。”
中國的教育大家陶行知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當今的中國早期教育究竟從哪里入手呢?
問題與思考
1、為什么五四以后我們中國出不了大家?
2、為什么我們中國總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3、為什么我們現在的許多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
答曰:文化斷了層,智慧斷了根,教育違背了規律。
天下孩子皆為英才,關鍵是教什么,怎樣教?誰來教?
中國何時才能走上教育復興之路——從優秀的早期教育開始,從扎根經典教育開始!
天才教育的秘密——來自猶太人的啟示
猶太人被譽為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之一。其人口不足1000萬,然而,在三百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猶太人就有一百多位,遠遠高于世界其他民族,高居世界第一。
各種數據表明,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近一半,美國名牌大學中1/5的教授是猶太人,猶太人幾乎在所有的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并改變世界的成就。
成功奧秘何在?猶太人教子源于“三大法寶”:一是自幼熟讀經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他們灌輸代表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經典,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二是精心呵護孩子的創造力。創造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這種創造力自幼就應得到精心的呵護。三是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好習慣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在上述的猶太人教子三寶中,熟讀經典被列為首當其沖的教育內容,因為他們知道經典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任何教育只有深深扎根于本民族的優秀文化中才能顯現出生機與活力。事實上,這也是猶太人為什么數百年來散居世界各地而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的重要因素,只有讓孩子的成長扎根于高度智慧的文化,才能從中獲得能供給孩子一生能量及智慧的活水源頭。
經典造就奇才——楊振寧的童子功
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有一位6歲的童子用功讀書。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天上有飛機扔炸彈,海上有軍艦開大炮,地上有步兵挺刺刀,校園內外風聲雨聲讀書聲槍炮聲聲聲入耳,響成一片。父親從美國留學回來,劈頭就問兒子道:“念書沒有?”兒子答:“念過了。”“念的什么書?”“《龍文鞭影》。”“背背看。”兒子當場把全文背了出來。“書里講些什么?”“不知道。”
到了初中時代,父親發現兒子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都有很強的天賦,他不是急切地去幫助兒子攻讀物理,而是不慌不忙地設計了一個富于遠見卓識的人文教育計劃,這個計劃的成功實施,便是兒子在中學時代即以一個暑假的功夫將約3萬多字的《孟子》都背熟了。
“不知道”意思,但背得滾瓜爛熟,認得好多字,這就是童子功。意思以后慢慢就懂了。這位童子就是后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博士,那位父親就是富有科學精神和濃厚中國文化造詣的楊武之先生。
這些童子功,使得目前8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還是如此儒雅、質樸、睿智和富有愛心,還是如此卓有成效地獻身于中華和人類的幸福,他開朗地對記者說:“每過十年溫習一次中國古典文化,就是我的習慣。每次溫習都會有新的體會,這是我的發現。那時讀書是何等快樂,能背的時候就背,能體悟的時候就體悟,讀書真是快樂。父親也快樂,一點也不給我壓力,不懂就不懂,不往下再追問,父親真是瀟灑。”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向上比較”讓孩子很被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孩子承載了你的壓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