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趙: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大誤區:
一、嚴重的過度教育。目前,一種普遍的現象是學齡前兒童除了上幼兒園之外,還要上各種學習班和特長班。可以說,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學習包袱。其實,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讓孩子過得愉快,獲得快樂。因此,一定要讓孩子有剩余的時間和精力,讓他們充分展示愛玩的天性。不能把學齡前兒童的時間安排得和上學的孩子一樣(特別是0-3歲的孩子),要讓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
二、復雜的知識教育。有人認為,早期教育的任務就是讓孩子早識字、多識字、早學算術、早學外語等等,這是不正確的。我認為,識字、算術確實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但人的發展基礎應該是全面的,不應該局限于識字和算術。如果過于強調某一個方面,比如強化識字、學算術等,必定是以犧牲其它方面為代價的。另外,早期教育還存在其它一些誤區,比如重智輕德,重視特長發展忽視全面發展,重視知識忽視能力,重視身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重視營養保健忽視體育鍛煉等。
記:既然早期教育不提倡大量、機械地灌輸知識,那么,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趙:我認為,早期教育的任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二要學好母語,三是豐富感性知識,掌握生活常識。
在學齡前階段,最主要的是要讓孩子掌握生活常識,這是直接經驗。上學之后讀書,書中講的就是間接經驗。用認識論的觀點來看,要想掌握大量的間接經驗,首先應該掌握大量的直接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的間接經驗。生活常識就是感性知識,感性知識越豐富,
將來學書本上的理性知識時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力。所以,過早地讓孩子讀書或識字,灌輸一些抽象的知識,而不是先豐富孩子的感性認識,實際上是違背認識論的,也是行不通的。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現在孩子缺的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小游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