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提示四:父母該怎樣理解聰明
我的孩子有多聰明,或聰明的孩子是怎樣的?這是父母想知道的問題。心理學家是這樣說的:“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有效率的反應,就算是聰明。”這里有兩個條件:“領域”和“反應”。
“領域”,小到指不同的作業,大到指不同的學科。這里以父母熟悉的多元智能為例,多元智能按照定義,分為八個類別:語言、邏輯/數學、音樂/節奏、視覺空間、身體律動、自然觀察、人際和內省。每個類別有不同的能力與表現。
“反應”則指面對不同領域(或類別)的處理行為,或是很專注、很快找到“解題訣竅”,或是熟視無睹,甚至愁眉不展,不知如何下手。
每個人對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媽媽學說不同的方言很快,但是方向感很糟糕,是轉個圈就迷路的人;爸爸可以很快在一堆數字中理清股市行情,但不善言談,唱歌也總是跑調。
提示五:生活中觀察孩子的智能強項
在多元智能的8個類別中,語言、邏輯/數學、音樂/節奏這3項,常常被直接等同于語文、數學和音樂三個學科,這種認定窄化了多元智能的定義。
通過附表,我們針對語文、邏輯/數學、音樂/節奏,做一些行為上的描述,父母可以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自然表現。
當然,這些行為是比較出來的。也就是說,與同年齡兒重比較,這個孩子在此行為上會顯出更多的興趣、表現更專注或是反應較快。父母不妨一起討論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強項、特點。
例如,媽媽告訴爸爸:“晶晶向奶奶道謝時說,‘謝謝!切、切’;‘謝謝!捏、捏’,邊
說身體還依節奏擺動。她好像知道‘謝’和‘切’‘捏’都有‘ie’音,可以壓韻哎!”這表示晶晶有表格中的語文的(2)和音樂/節奏的(1)方面的能力。
提示六:認識孩子的多元
對照附表,父母可能發現,孩子不一定在每一類中的四項都反應快或有興趣。以語言為例,其中分語音的敏銳、敘述的精致與詳細及對文字的興趣。父母也許會發現,孩子可能語音敏銳,但不一定喜歡閱讀。因此,籠統稱他“語言智能”高,并不準確。而語文成績好也不一定表示有語言方面的智能。這就是所謂的多元。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孩子會哼“搖到外婆橋”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五歲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