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問:昕昕4歲多了,平時在幼兒園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可回家以后就像變了個人,吃飯的時候喜歡邊玩邊吃,常常要奶奶追著喂。平常我們陪她做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做不出來她就看著材料發呆,如果我們不動手幫忙做,她就會發脾氣把東西丟掉。我們很頭痛,幼兒園老師說昕昕在幼兒園表現不是這樣的啊,為什么在家就這么依賴我們而且不講道理呢? 長沙家長 廖女士
答:昕昕過分依賴的性格和家庭環境及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家長教育孩子時過于專制,沒有耐心,等不及讓孩子思考,不會教孩子學習如何動手解決,認為自己代辦更省時省力。家長長期替孩子辦事,做決定,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使孩子失去獨立行動思考、增長知識經驗的機會,久而久之養成孩子過度依賴的性格。昕昕之所以在家不能獨立好好吃飯穿衣,是因為家長沒有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動手,為了孩子多吃快吃而追著喂飯,為了趕著早點出門孩子養成了不良習慣。其實,這就是在打擊孩子的主動性,孩子會想,反正有奶奶喂,爸爸媽媽幫忙穿衣。長此以往,家長動手代辦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性格養成,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在家庭教育中,加強孩子的獨立性,貴在家長堅持。在孩子的極限范圍左右,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每時每刻用心去體會孩子的狀態,把握分寸。既不可讓孩子的眼淚隨時都能奏效,也不能讓孩子過度恐慌,心靈受到傷害。家長需做到:
1、堅定立場,堅持原則,教導孩子獨立決定,自己動手,比如今天穿紅衣服還是綠裙子?明天出去玩自己的用品自己準備,包包自己背等。不要屈服于孩子的無理取鬧,有必要時可以制定一些懲罰條例,讓孩子明白哭鬧是無濟于事的。
2、要尊重孩子的努力,不論結果怎樣都要多肯定,少打擊。在孩子獨立地辦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給予指導和幫助,鼓勵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放棄,為孩子成功地做好某些事情創造條件。因為兒童的心靈是較敏感和脆弱的,如果總是遭遇到挫折,很容易喪失自信,家長務必要保護孩子可貴的自信心。
湖南萬嬰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
下一篇:家長對孩子奇怪行為要警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孩脾氣壞 未必缺家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