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概沒人會懷疑。那么,怎么玩?玩什么?很多人未必有清楚的認識。天津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小波指出,玩的內容不好、方法不對,會使得孩子本可以從玩中開發的智慧和能力被白白地浪費。在如何玩、玩什么的問題上,家長目前普遍存在兩種誤區。
誤區一:“為學而玩、玩變成學”。父母總希望孩子的業余時間不被浪費,希望通過培訓掌握一項功課以外的技能,于是不少父母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這些活動如果不要求必須達到什么目標,僅僅是學習、了解一下,就都具有休閑的性質;如果父母并不是想通過這些特長培訓使之成為孩子今后從事的專業,或者作為長大以后謀生的手段,也就沒有必要制定目標。如果真是這樣,那么興趣班就是培養孩子業余愛好、增長知識,陶冶情趣、調節情緒的好地方,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還可以提高休閑質量。
但是,由于特長班、興趣班的教學中大多強調技能訓練而忽視審美情趣的培養,加上考試、考級更使得業余休閑染上了濃重的學習色彩,不僅沒有增加孩子的休閑樂趣,反而變成了孩子休閑的殺手,于是興趣班變得索然無味,許多孩子“學”了兩天就不愛“學”了。
王小波舉例說,拿學琴來說,美國琴童與中國琴童有著極大的不同,同樣是學了三四年琴,美國孩子只會彈些簡單的曲子,而中國的琴童已經在彈很難的樂譜了。相比之下,美國的老師與父母并不著急,他們認為只要孩子高興,會不會彈高難度的樂譜并不重要。
誤區二:“盲目地玩,為玩而玩”。一些孩子喜歡沒有目的地玩,由于缺乏大人的正確指導以及個人愛好的引導,只一味地胡亂奔跑或者玩帶有賭博色彩的游戲。由于一些父母的過分管束,一些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允許的越要嘗試。一些孩子不會玩,一旦有了玩的機會就像從囚籠里解放出來的囚徒一樣狂奔亂叫。有的孩子在游戲中總要唱主角,不愿、不會與別人配合,于是群體游戲往往不歡而散。正處于成長期的孩子,其時間是十分寶貴的,好的休閑活動可以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智力發展,而不好的娛樂則會損害孩子。
王小波認為,父母在孩子玩的問題上應當掌握好尺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顧,也不可事無巨細、橫加干涉。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以游戲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加困難。這需要父母有更大的智慧。
下一篇:培養興趣,打造學習基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創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