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咪咪初中就要畢業了,麻煩卻來了。小的時候,媽媽總是給她的書包里留一張條,寫上自己或者爸爸的姓名、電話、地址,怕她走丟了。上中學后,身邊的伙伴多了,出去玩時,大家手拉著手絕對不會出錯,咪咪也就沒有養成記路的習慣?,F在同學們要分手了,沒有伙伴,她哪里也不敢去了。咪咪很郁悶,背課文,記公式,她比其他同學都快,可自己為什么偏偏就是不記路呢?她的好朋友小惠與她相反,怎么也記不住定理定義,而去吃小吃、買文具的路她都能牢記?,F在要分開了,自己要想什么辦法記路呢?真發愁。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記憶力和注意力是同胞。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人們就難以記住一些東西。因此,走路的時候“走馬觀花”,尤其和媽媽爸爸或者朋友一起外出的時候,自是有人引路,絲毫不用擔心走丟或者找不到家。當然,不同的孩子記路有不同的方法:
對于不善于全面觀察、思維過于專一的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被刻意提醒要記住路,他很可能只是隨著媽媽的身影向前或向左向右拐著,大腦里卻想著自己的事情不去記路。迷迷糊糊、懶散依賴的孩子也會因為有所依賴,自己不多想。這些孩子往往不善于交往,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媽媽分享,屬于收斂內向的孩子。但他們只要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系統地使用記憶上,為更好地獨立生活做好充分準備,記路將不再是難事。
另有一些孩子,他們是視覺觀察者。他們善于觀察,走在馬路上,眼睛不夠使,哪里有個轉角,哪里有小吃店、書店、停車場等,都在他們的觀察范圍內,他們往往更有交際的能力,愿意和媽媽講他看到和聽到的事情,屬于快樂陽光的孩子。
請媽媽注意
打開有意記憶對孩子記路有幫助
媽媽在生活中充當了孩子的眼睛和大腦。有時候孩子要去什么地方前,會好奇地問媽媽要去哪里,怎么去等問題,媽媽常說:“你就別管了,和你說了有什么用,你又不能自己去,跟著走就好了!”媽媽的話在孩子聽來確實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問了,其實這樣做對培養孩子的方向感是有害的。他們不用考慮什么,以后越來越依賴媽媽。等媽媽發現孩子沒有方向感,自己不能獨立外出時,又會覺得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很差。卻不知道,當孩子想探索環境,尋找方向的時候,被媽媽攔住了,究其根源,媽媽的問題更大。
安全意識需要灌輸,而不要恐嚇
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很怕孩子出現安全問題,怕被拐賣,怕被壞人傷害,怕被汽車撞到……動不動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節目《法制進行時》,兇殺、搶劫、偷盜等都是媽媽教育孩子的話題。孩子聽得毛骨悚然,人也變得越來越膽小,愿意依賴著家長,不敢獨立面對陌生環境和社會。
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寧愿躲在家里做啃老族,也不愿意去找工作,寧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節衣縮食地度日,也不愿意走出去。這樣的孩子,沒有勇氣嘗試改變自己、熟悉新環境。這種心理狀態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會逃避外出,外出時也會出現記不住路的情況。
強化訓練
短時記憶訓練
【訓練方法】帶孩子外出時,讓孩子坐在副駕駛座上,在路上行駛時,要求孩子把看到的各種路牌記在腦子里。然后在休息時回憶所看到的路牌上的內容和標志,在哪里可以加油,哪里可以打電話等。
【意義】人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信息上,這樣信息就會存到短時記憶里。如果能有意識的對短時記憶里的內容進行回憶、復習,短時記憶就能轉變為長時記憶。這種訓練也是教孩子學會記憶、學會認路的一種方法。
下一篇:玩電腦益智游戲能提高智力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素質影響孩子能力的培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