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孩子看來,學習往往是件枯燥的事情,有那么多的知識要掌握,有那么多的東西要記憶,孩子自然不會對學習感興趣。媽媽在這個時候不要著急,尤其是在3—6歲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才剛剛接觸學習,若是媽媽急躁、嚴厲的態度影響到了他,他勢必會對學習產生反感。所以,媽媽只有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引導孩子,才能讓他逐漸對學習感興趣。
要點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關鍵
學習興趣的養成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對學習的印象也是通過一些生活細節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的。媽媽要注意,3—6歲是培養良好學習能力的黃金期,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的關鍵期。
經典事例
事例1:
媽媽很注重對3歲女兒的教育,她經常買來古詩、宋詞來教女兒背誦。女兒一旦流露出不想背的表情,媽媽就會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寶貝,你一定要好好背這些古詩詞。你只有好好學習,將來你才能有出息啊!”女兒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她并不知道有出息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背古詩和有出息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事例2:
3歲半的朝陽正開心地玩著爸爸給買的玩具小飛機,但媽媽卻走過來拿走了小飛機,然后她笑瞇瞇地舉了一塊小題板說:“來,兒子,跟媽媽去學數學。”朝陽的小飛機被拿走,他就已經很不開心了,現在一聽要學習,他立刻噘起了嘴……
教育感悟
就如某些教育專家所說,對于3—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眼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只要能夠激起他的興趣,只要他感覺到有意思,那么他就有可能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這些事物上面。這個時期的孩子剛剛接觸學習,如果他發現學習和玩一樣有趣,那么他就會對學習表現出極大地興趣,自然也就不會反感了。
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對外部世界進行探索的主動性將會越來越強烈。到了那時候,他就會明白學習與玩耍是有所不同的,媽媽在孩子3—6歲時候的正確指導,將會使他能更快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所以,媽媽自己要先擺正態度,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能操之過急,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讓孩子逐漸愛上學習。
媽媽妙招
1.不要用講道理的方式催促孩子學習。
對孩子講大道理,恐怕是大多數媽媽經常用的教育方法,但這種講道理的方法也要注意孩子的年齡特點。對于不過才三四歲的孩子,媽媽就開始講大道理,那么他就會如事例1的孩子那樣,根本不知道媽媽在說什么。盡管表面看來媽媽很是苦口婆心,也很是盡心盡力,但不明白媽媽真正意圖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會發現學習的興趣。
所以,對3—6歲的孩子,媽媽應該盡量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對其開展教育,即使是要讓他能夠好好學習,也要用符合他年齡特點的說法,而且教育內容也要能讓孩子聽明白。比如,當孩子不愿意好好學拼音的時候,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最喜歡聽故事了,要是你能認識字,你就可以自己看故事了,那樣你就能知道許多許多好玩的事。學好拼音你才能認識字,認識的字越多你看的故事也就越多,你不想試試嗎?”孩子只有理解了媽媽說的話,他才能去照做,否則媽媽就真的是“對牛彈琴”了。
2.學習的形式一定要有趣。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孩子的學習大多是開頭因為感覺新鮮而好好學幾天,但時間一長,他就不再對這些東西感興趣了,甚至還會有排斥的心理。
這其實就是孩子在向媽媽發出的一個信號:媽媽教的東西很沒有意思,引不起他的興趣來。因此,媽媽一定要學會變換孩子的學習形式,爭取讓它們以有趣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比如,媽媽可以通過和孩子做小游戲,來讓孩子在情景中認字;媽媽還可以在讓孩子在吃餅干的時候學習數數,等等。這些方式既貼近孩子生活,又能引起他的興趣,他自然也就愿意去學。
3.正確對待孩子的“創意”。
孩子的思想是沒有束縛的,即使是三四歲的孩子,他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作出一些判斷與結論。也許有的媽媽會說,孩子的創意有時候是不合理的,這樣不是在給他做一個誤導嗎?其實不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對某些知識的理解就會慢慢增加,而且隨著他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多,一些小時候看來難懂的事情到時候自然也就能明白。
媽媽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創意,不去隨便否定,也不去隨便糾正,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他的好奇心。如果再加上積極的引導,也就能很快培養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4.不要強迫孩子犧牲玩耍時間。
有的媽媽看到孩子總是在玩,就會變得很擔憂。她會覺得:別的孩子都在拼命學習的時候,我的孩子卻在玩,那他將來是不是會比別的孩子落后許多呢?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媽媽就有可能會像事例2的媽媽那樣,看似好心地去勸孩子學習,但實際卻起不到好的效果。
孩子因為自己玩耍的時間沒有了,他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討厭的事情,因為學習占據了他的快樂時間。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反而會讓他越發討厭學習。
要點二:學習興趣不等于上興趣班
許多媽媽在孩子剛剛對學習有一些好奇的時候,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大家都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媽媽便也為了孩子能夠快速“起跑”,讓他進入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幫助他更快地發展“學習興趣”。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并不等于讓他去上興趣班。
經典事例
事例1:
小嘉的音樂天賦顯現得很早,1歲多的時候,聽見音樂她就會跟著樂聲擺動身體。3歲時,小嘉進了幼兒園,與此同時,媽媽也為她報了一個電子琴班。媽媽認為,既然小嘉對音樂有興趣,那就應該抓住時機多進行培養,將來也是一個特長。
但進了興趣班之后,小嘉每天學的都是五線譜、小蝌蚪樣的音符,重復枯燥的單音練習,她覺得非常沒意思。但媽媽每天卻還監督她學。后來,小嘉對去學電子琴越來越抵觸,甚至拒絕再碰琴。媽媽不明白,原來那個愛音樂的小嘉哪里去了呢?
事例2:
媽媽給5歲的心怡報了好幾個興趣班:舞蹈、游泳、書法、繪畫……每天,媽媽要接送心怡從這個興趣班到另一個興趣班,還要關心她的學習進度,媽媽覺得身心都疲憊不已。再看看心怡,每天都生活得很緊張,她玩耍的時間已經基本沒有了。但媽媽卻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為了將來有個好前途,一定要從小就抓緊,不能半途而廢。”
教育感悟
曾經有人對參加興趣班的孩子進行過一個訪問,來調查孩子在興趣班里的學習情況。但結果卻是:60多名孩子中,有近80%的孩子在興趣班里的學習狀態很是消極;有65%的孩子對學習班里單一、標準、程式化的教學感覺不舒服,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80%以上的孩子在興趣班里過得不開心。這些孩子也許之前都是有學習興趣的,但是一進入了興趣班,這些興趣卻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蕩然無存。
3—6歲的孩子主要的精力還是在玩耍上。他這時候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多是因為他覺得好奇、好玩,這就需要媽媽能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要讓他既能學到知識,又不會丟了興趣。媽媽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習興趣與上興趣班不一樣,不能只強調讓孩子要學得更多,并將他送進興趣班。否則,他的興趣反而就會被磨滅,也起不到好的學習效果。
媽媽妙招
1.媽媽要明白,興趣班也是一柄雙刃劍。
上一頁1234下一頁下一篇:關于采訪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的智力和創造力不該拔苗助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