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某天,幾個小朋友在游樂場玩,琪琪不小心碰到了頭,哇一聲哭了。外婆假裝打游樂設施,“外婆打玩具,寶寶不哭。”琪琪哭聲不止。外婆急了,“別哭了,我們下次不走這里就不會撞到了。”說完拉著琪琪的手欲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周周看見了,彎著腰從玩具下面鉆了過去,對琪琪說:“我沒有撞到!”言下之意是告訴琪琪,要像她這樣彎著腰從玩具下面過,就不會被撞到。
孩子碰了頭,家長卻要打玩具!玩具杵在那兒可是一動沒動,它有什么責任?生活中這樣的家長不少見,孩子摔倒了,家長打地板;孩子撞到凳子,家長就要打凳子……仿佛打了地板、玩具和凳子就能讓孩子消氣。打完后便是躲開,并不積極想辦法如何避免下次的錯誤。殊不知,家長的無心之舉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錯誤都是歷練和學習的機會,在錯誤中,孩子得以學習到如何解決問題、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唯恐孩子出現錯誤。一旦出現錯誤(失誤),就如同琪琪的外婆一樣,對錯誤退避三舍。更可怕的是,他們把引起錯誤的原因推到“玩具”“凳子”“地板”等物件上!這又給孩子傳遞了一個極壞的信息:這不是我的錯,是別人(別的東西)的錯,我不必為這個錯誤負責任。這樣的直接后果是:出錯以后,孩子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或別的物件上。他們長大后凡事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遇挫便會怨天尤人。
有一個和我一起長大的小伙伴,三十多歲了,一事無成。他在生活、工作中處處碰壁,不過他從來不懂得反思自己。有一次,他的摩托車因沒上鎖,放在家門口被偷了。他大發脾氣,怪岳母不給他帶孩子,導致他上不成班,要他在家帶孩子,所以他的摩托車才會弄丟!如果他去上班,摩托車就不會丟了!我說:“你這是強盜邏輯,你不給自己的摩托車上鎖,停在哪里不會丟呢?與岳母娘有什么關系?”他找工作一直不順,因為他既沒學歷又沒技術,只能干些力氣活,可他偏偏想找既體面又高薪的工作。接連碰壁后,他找到父母發脾氣:都怪你們,舍不得花錢給我買工作!和妻子吵架,理總是在他這邊,錯總是在妻子那邊。和同事處不好,都是同事不好,他已經做得無可挑剔……
他這種性格可以追溯到童年。我還記得小時候,他摔了跤,他奶奶總是走過來一把抱起他,心疼得不得了,又是吹又是摸的,然后把地板狠狠地踩上幾腳!和哥哥打架了,奶奶總是護著他,不管他是不是有理。他的童年就是在家人的縱容和溺愛中度過的。倘若他的家人知道成年后的他會變成這副樣子,只怕不會輕易地在他摔倒的時候去狠狠踩地板了吧?
當孩子面對“錯誤”和“失敗”的時候,是讓孩子“推卸”責任、消極逃避,還是引導孩子積極想辦法解決?答案不言而喻。當琪琪被撞到后,周周馬上就想到了解決的辦法,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這比家長反反復復提醒“小心碰頭”要好10倍!因為這是孩子自己想的,不是大人教的,這說明她從別人的失誤中發現了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了解決辦法。
再講一個周周的事例。有一天,我正在看書,突然聽到周周哇哇大哭,我過去問:“周周,怎么了?”周周滿臉痛苦,帶著哭腔說:“我被門夾手了!”我一看,可不是,食指卡在門縫里!還好不是太嚴重。我蹲下身,輕輕幫她把手指拔出來,摸摸被夾的手指,吹吹氣。我對周周說:“一定很痛吧?”周周點點頭哭得更兇了,梨花帶雨的樣子讓人生憐!我也很心疼,不過我知道這是成長道路上必須經歷的小插曲。我擁周周入懷,拍拍她的背輕輕地說:“哭吧,哭出來就沒那么痛了。”周周哭了一會兒慢慢平息了。我問她:“周周,你想一想,要怎么樣開關門才不會夾到手啊?”周周很茫然。我提示,“比如手抓著門把手就不會夾到,你試試。”我邊說邊示范關門,周周試了一次,果然沒夾手。她一下來興趣了,反復開門關門,終于想出另一個辦法:可以用手推門的中間部位。我朝她豎起大拇指,“周周自己想出了辦法,真是太棒了!下次知道怎么開關門了吧?”周周點點頭,破涕為笑了,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樣子。
有位媽媽曾困惑地問我,她的孩子3歲了還不會一個人下樓梯,如果大人不牽著,孩子就會因踏空而摔跤。我問:“你是不是因為孩子摔倒過就不讓孩子獨自下樓梯呢?”她說確實是這樣。我說:“你不和她一起分析總結踩空的原因,反而不再給她練習下樓梯的機會,她又如何學會獨自下樓梯呢?”
我們成人都知道“吃一塹,長一智”,為何在孩子犯錯誤時長這“一智”呢?我們教育有上進心的年輕人,跌倒了可以重來,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什么不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失敗品嘗成功呢?孩子逃避、沒有責任感,跟大人一樣,是他們在害怕、膽怯,沒有對的經驗和好的心態面對現實。失敗讓孩子的心胸狹窄,很少嘗試自己把某件事做成功,讓他們性格懦弱,遇事逃避、躲閃。人生從來不是通途,有點挫折、教訓,會讓孩子以后的路途好走。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從挫折和失敗中找到方法和自信,人生有些“路”就全部在他們心中了。人生路上誰沒有失誤?失誤不要緊,關鍵是能從失誤中反思,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重復相同的失誤。我想起多年前我和員工們反復強調的一句話:“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重點提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錯誤都是歷練和學習的機會,在錯誤中,孩子得以學習到如何解決問題、避免錯誤再次發生。
當孩子面對“錯誤”和“失敗”的時候,長輩要積極引導孩子想辦法改正錯誤、克服困難。
下一篇:跟老“美”學怎樣培養創造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專心小朋友從注意力開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