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過早的智力開發(fā),讓孩子損失了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但是,過早的智力開發(fā),真的就能讓孩子具備領先的優(yōu)勢嗎?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成長的前四年,要發(fā)展出一生50%的學習能力,構建主要的學習途徑,以后的學習就是以此為基礎的。但是,這部分最關鍵的學習能力,并懶媽媽的快樂早教不是通過學習認字和數學這些抽象知識培養(yǎng)出來的。
人類已經進化了幾百萬年,在時間的長河中,人類從最早的語言、繪畫到象形文字,再到文字,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從他自發(fā)的涂鴉、繪畫,再發(fā)展到學習文字和算術這些抽象的東西,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fā),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現在很多早期智力開發(fā)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大都是上個世紀的研究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追蹤觀察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fā),并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預期效果。
2007年,美國社會學家發(fā)表最新的研究結果認為:“人為的干預可以在短期內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當人為干預消失后,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會降回來。”
2007年8月華盛頓大學公布研究結果,“小小愛因斯坦”系列對孩子的智力成長有負面作用;8~16個月的孩子,每天看1個小時此類DVD,其掌握詞匯的能力就會降低17%。
美國心理學家對“以學習知識為主導”和“以社會交往為主導”的學前班進行比較研究,得出結論:在5歲時,前者比后者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認識更多的數字和單詞,但是到了6歲,這一優(yōu)勢就消失了,與此同時,在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上,后一組孩子具有明顯優(yōu)勢。
過早讓孩子學習抽象知識的危害
影響孩子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建立。
我們知道,一個孩子學習的好壞,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否主動積極地思考。思考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通過知識性學習來獲得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通過感受身邊的世界開始了自主學習,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每個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早認識文字和數字這樣抽象的符號,他的注意力就會更多地集中在這些抽象的事物上,不會更好地去了解和感知身邊的世界,不僅不能感受到很多真實美好的事物,更有可能缺少理解、歸納和判斷的主動性和能力。
孩子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感覺經驗、獲得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之后,才能具備正確判斷的基礎,理解事物內在的聯系。當孩子還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時,讓他過早地學習知識,他當時雖然記住了,但是根本吸收不了。這就好比,我們給小樹澆水,可是,我們澆的這種水,根本不能被樹根吸收,然后,水多了就要溢出來。如果給孩子灌輸的知識太多,他不僅吸收不了,還會產生厭學情緒。
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fā)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
如果反過來,讓孩子經過對實物的充分體驗后,他會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對符號和抽象思維的理解和認知,而且孩子整體的思維體系,在前幾年中已經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樣孩子就能夠結合身邊的實際去展開學習,是孩子發(fā)自內心的需要,興趣高、效果好。
我認識一個孩子,2歲就學習了數學和文字。這個孩子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總是停留在數學符號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和公共汽車上的數字和站名,在小區(qū)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說明上的文字和數字,幾乎不關注其他的事情。在這個孩子畫的畫中,只有數字,沒有其他的內容,他的思維已經被抽象的內容束縛住了。后來,那位媽媽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后,每個周末都帶他去沒有抽象符號和文字的郊外,只為了能讓孩子不被文字和數字吸引,更多地去體會真實的事物。
過早的智力學習,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發(fā)展。
孩子的各種能力需要并行發(fā)展。由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于強調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過早進行智力學習,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樂才能、運動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和損害。
孩子在4歲以前,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語言、大動作和細微動作、秩序、社會規(guī)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學習,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其實是很多的,也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需要在真正屬于他們的“游戲”中去學。
實際感覺經驗不足,會帶來情感方面的問題。
孩子出生到這個世界以后,他需要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來認識世界,然后,通過這些自身的感受,積累感覺經驗,形成最初的理解和認識;在今后的日子里,隨著外界給他的信息越來越多,他會再不斷去調整。
欲速則不達——家長急于讓孩子提前學習抽象知識,還有一個代價,就是損失了培養(yǎng)做人的潛在素質,如:好奇、熱情、開放、靈活、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朝氣等等這些天性。如果在童年時期,孩子沒有機會發(fā)展這些素質,那么長大后若要重新培養(yǎng)這些素質,就很難了,會事倍功半。
在抽象學習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觸真實的世界,通過大量的游戲和運動,來發(fā)展他們的感覺器官、大腦以及運動系統(tǒng)的協調。提前的抽象學習可能造成孩子感覺經驗缺失,這將破壞人類天性中的愛、興趣、好奇心和同情,從而可能會導致冷淡、孤僻、漠不關心、遲鈍、
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過早的讀寫算活動,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fā)育。
盡管這些知識性學習的過程,可以設計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學習本身,是一種高度復雜的活動,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緊張,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內在的能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正常發(fā)育。
正常的孩子也會常常得病,比如感冒,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個過程,但是,孩子會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會更加強壯。相比之下,智力開發(fā)過早的孩子,由于內在能量被大量消耗,會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體素質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德國教育專家在十幾年前,曾列出如下的研究數據:
“奔跑跳躍不足的兒童,沒有足夠的時間蕩秋千或在泥地里玩耍的兒童,沒有機會爬樹學習平衡的兒童,他們倒走困難,在數學方面落后,動作遲鈍費力,這樣的兒童不能正確地估計力度、速度和距離,而且比別的兒童更容易發(fā)生意外。”
“十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經聽力受損,60%在校兒童身體姿勢不良,35%體重超常,40%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毛病,38%肢體協調能力欠佳,50%以上在跑、跳、游泳運動中缺乏耐久力。”
—— 德國《GEO》雜志,1995
好好成長日記01
關于好好認字的那些事
故事1(記錄于4歲半)
進入符號敏感期的好好同學,已經認識許多字了。最近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小同學對公共汽車上的起始站和終點站名很感興趣。
今早看到某輛公共汽車上的“南塢”字樣,說:“媽媽,那輛公共汽車是去南塢的。”我正心生感嘆說那么偏門的字都讓她猜對了,只聽該同學接著說:“坐著那輛公共汽車,就能去南邊看烏鴉了,是吧?”
又一次,看到某輛公共汽車上寫著“西便門”,問我:“那是西什么門?”告訴她是“西便門,中間那個字是方便的便”,小人興奮地問:“也是大便的便吧?”俺只好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說是,不出我所料,該同學立刻大笑著說:“這輛公共汽車是拉著大家去西邊大便的嗎?”
故事2(記錄于4歲1個月)
一天早上,我說,后天就要召開奧運會的閉幕式了。
小人馬上問,A幕式開了嗎?
我正發(fā)愣,小人嘀咕說,A幕式應該在B幕式的前面呀。
日記一則(記錄于4歲1個月)
一天晚上,好好從書箱里翻出她2年前看的幾本圖畫書,坐在沙發(fā)上看。我在廚房里,就聽她自己在那里念書:“……小白兔對小黑兔說,你真黑;小黑兔對小白兔說,你真白……”后來我拿起書一看,竟然一個字不差,呵呵,小人兒能自己讀書了,真讓俺這個懶媽沒事兒偷著樂啊。
大言不慚地說,俺從沒正兒八經地教過好好識字。平時在外面看路牌、在商場看商品包裝、在餐廳看菜單、在家看圖畫書,遇到感興趣的字,好好會問我,逐漸地,她就認識了很多字。好好現在的識字量已經有些可觀了,粗粗算起來,大約有幾百個字,能應付一些基本生活需要了。不過小人也經常把長得很像的字搞混,讀出一些莫名的東東來。
好好1歲的時候,我時常帶她在小區(qū)里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有時候,看到有的家長指著小區(qū)指路牌上面的字,教給孩子認,我也跟著大家一起湊熱鬧。后來我發(fā)現,孩子們當時記住的“字”,如果換一個場合,還是相同的字,他們就不認識了,而且,如果不繼續(xù)重復強化,很快就忘記了。由此我發(fā)現,此時孩子“認字”,其實是“認圖”,孩子只是把字當成了一個東西或者是圖形,那個階段的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文字。后來除非好好自己提問,我沒有再主動教她“認字”。
好好在3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圖——示意圖、警示圖、指示圖、地圖……在商場、超市、電梯里、高速路上、機場……只要看到圖形,比如交通標志或者電梯里的安全警示圖等,都要研究一番。對圖形感興趣,是孩子認知抽象符號的最初階段。在海淀安全館的交通安全展示區(qū)域,有一面墻上貼著全部的交通標志,小人都認識,比有的老司機還牛。其實俺從來沒有正式地教過她,小人是通過平時在路上看到后問我來“學習”的。
快4歲的時候,好好同學突然對文字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生活中,她看到感興趣的字就問,過后都能記住。通過生活中的互動認識的字,孩子的記憶會很深刻。逐漸地,小人體會到識字的樂趣,她會主動讀出認得的字,幫我看路牌,幫我看菜單,幫我找我需要的書等等,頗有成就感。源于生活、源于真正的應用,這樣的“學習”,孩子樂此不疲,更妙的是,俺這個懶媽,又可以有“偷懶”的借口了。
上一頁123 下一頁下一篇:孩子的數學和符號敏感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7歲以后理財能力培養(yǎng)計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