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愛讀書。但是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專家認為,可以先為四五歲的孩子做些閱讀前期的準備,然后慢慢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案例:4歲的洋洋算不上是個“小書蟲”,但看圖畫書是他平時的主要活動之一。通常,只要給他圖畫,他就給你完整地講出相關故事。最近,媽媽卻發現,洋洋突然對書上的字詞開始感興趣了。當自己像以往那樣給他講繪畫本的故事時,他會時常打斷,并指著畫面上的對話文字,問:“這是在說什么啊?”哪怕只是個象聲詞“啊”“哈哈”之類的,他也特別好奇,會很認真地要求弄清楚:“爸爸,這個,什么意思?”“那個呢?”……
專家分析:洋洋的狀況,其實不少四五歲的孩子都會普遍表現出來。事實上,他們這個年齡(或更早一點),已經具備了為獲得“前閱讀技能”所需要的心理準備。而這些所謂閱讀之前的預備技能包括:詞匯量的積累、口頭詞語與字詞的對應、對字的認識、熟悉以及與讀音的對應、記憶和聯想能力。以下是為父母在培養孩子這一閱讀時期技能的有益提示。
多說:有助詞匯的積累
美國教育專家認為:“如果一個學齡前的兒童在建樹詞匯方面比別的孩子起步早,那么,他就會在未來學習閱讀的時候,具備一個比其他孩子領先的優勢。”事實上,具備較強詞匯量的孩子,往往在將來上學之后,各方面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提示:雖然為孩子念書聽,是一個幫助他擴展詞匯量的好方法,但是,父母不可能將一天中的每個小時都作為講故事的時間。所以,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與孩子多聊天。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坐車外出時,就路途中看到的變化了的東西和孩子聊,這樣特別有助于提高他的詞匯量;又如在媽媽燒飯時,可以讓孩子站在一邊,告訴他:“首先我會把雞蛋打在這個碗里,然后用筷子攪散,之后再加上水,把碗放在蒸鍋里,點火……”當父母用豐富的詞匯就當下的行為向孩子描述時,實際上就在幫助孩子,將學到的詞匯與具體的行為和意思,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認識:口語與字詞聯系
在提高孩子的詞匯量,教他能夠用嘴“說出”很多詞匯是很重要的,同時還得用眼睛“認得”它們。這是將口語詞匯與字詞相對應的重要過程。以前是讓孩子更多地看“畫”,現在需要練習看“字”,不妨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將“認字”當作一種有趣的游戲來對待。
提示:譬如家里包餃子時,分出一小塊面團給孩子,讓他捏出一些特別簡單的字,如“上”、“下”、“大”、“小”等;也可以用彩色的顏料筆蘸在孩子的手指上,教他認一些簡單的字;或是找出一些彩色的手工紙,寫上“門”、“蘋果”等字樣,貼在相應的物品上。并非是為了讓他們認識或記住這些詞匯,而是給他們一些認字的環境。其實類似這樣教孩子口語和字詞的聯系方法,可以隨時進行,如在與孩子去超市購物中,那些孩子平時最愛吃的東西,都可以指給他,他不會覺得陌生,反而會讓他更有興趣。
韻律:字詞和發聲對應
要訓練孩子對字的熟悉,不再只是看畫,而要將畫與字聯系在一起。看著字要練習讀,這看上去似乎難度有些大了,但如果不是很嚴肅地教他認字讀書,而是通過趣味的方式讓孩子對字更有認同感,知道每個字都有每個字自己的讀音,它們可能會有相似的讀音,也可能相同的讀音會有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同樣會讓孩子感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
提示:不妨用富于韻律的兒歌、游戲,配上一些形象有趣的圖畫,幫助孩子對發音感興趣,譬如在圖畫里找出“爸爸”、“寶寶”、“伯伯”作為一組詞語,讓孩子去辨析這些類似的音節;還可以通過學習說繞口令的方式,來提高孩子對詞語發音的理解,如“媽媽騎馬,馬慢,媽媽罵馬”等,讓孩子通過這些詞語中“a”為韻律,來理解字詞和發聲的對應。
提問:鍛煉孩子記憶力
父母如何使孩子將讀過的內容記住,提問是最好的方法。向孩子提問題,不僅能幫助孩子記憶,還能激發孩子的判斷思維能力。只是在提問時要注意方法,不要將這種提問弄得像“小考試”,讓孩子感到緊張。
提示:可以向孩子提些開放式問題,如“你覺得小熊寶寶在商店里還能買到哪些好吃的?”而不要問“小熊一共吃了幾個蘋果”之類的問題,避免根據故事書里的事情做問答測試。開放式的問題,能夠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聯想和記憶能力,使他們在聽故事的時間里,更加活躍和放松,從而產生閱讀效果。 子君
下一篇:出色寶寶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先讓孩子擁有善心再學防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